作文诊所:别让漂亮迷住了我们的双眼 王小弘(笑着说)
《学步》 (夕阳给天边大片大片的云彩镶上了绚丽的金边,广场上的这片草地,也被夕阳的余辉染上了一层金黄色。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树枝上飞来飞去,全然没有归巢的意思。就在这块草地上),两位母亲正弯着腰,牵着手引导着(1)她们的儿子学步。 两个小家伙都不到一岁。一个穿红色小皮鞋,另一个戴着蓝色小帽,看上去都很聪明伶俐。他们在母亲的带领(2)下,小心翼翼地走着,一步比一步稳健。 接着,妈妈们都松开了拉着他们的手,退到了四五步之外(3),把两个小家伙单独留在了那里。 两个小家伙惊讶地 望着自己的妈妈,瞪大着眼睛,似乎在求助。可是妈妈们只是一个劲儿地招手,微笑,并不去拉他们一把。这可使小家伙们失望了。他们低下头,望着脚尖发呆。 终于,“小蓝帽”小心地向前移动了一只脚,紧接着迈出了另一只脚!(4)何等的艰难,何等的谨慎!“小红帽”看看“小蓝帽”,似乎受到了鼓舞,他那胖嘟嘟的身躯,(5)一点点向自己的妈妈挪去。 妈妈们的眼里闪出了幸福之光。 突然,意外发生了! “小红鞋”似乎被什么绊了一下,“扑通”一下(6)倒在了地上,呜咽(7)起来。“小蓝帽”正走得好好的,见“小红帽”摔倒了竟像受了传染似的,腿一软,坐在了那里,望着妈妈,也委屈地大哭起来。 片刻之后,见妈妈毫无拉他的意思,“小红帽”便抹了抹眼角的泪花,慢慢从地上爬起来,张开双臂,又磕磕绊绊地向前冲去,一下子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而“小蓝帽”却依旧坐在那里,闭着眼睛,昏天暗地的哭,妈妈实在不忍心,急忙(8)把他拥入怀里,拍着,哄着…… 很多天过去了。 (这天,“小红鞋”、“小蓝帽”和他们的妈妈又一同来到了这片草地。 然而,这次的情况却大不一样了:)“小蓝帽”坐在童车里,由妈妈推着;“小红帽”呢,正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
作者:初二学生 问诊: 我们看见过穿着婚纱的新娘,头发高高盘起,互相交错盘旋,在头顶绽开一朵美艳的黑牡丹,衬出新娘的美丽圣洁,也让人初次感受到了一位姑娘从此成熟的风姿。如果把这个美丽的发髻梳在一个小女孩的头上,不仅小女孩小小的身躯承受不起这份美丽,更重要的是与天真活泼的童年极不协调,反而让人感到矫揉造作,让人厌烦。所以不论多么美丽的东西,都要有一个能充分展现它的美丽的环境,如果光被其美丽的外表吸引,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搬来为我所用,结果很可能闹出笑话,弄得自己也很尴尬。当然在我们写出来的习作里,我们可能还感受不出来这一种尴尬,但同学们只要仔细体味一下本文开头的一段景物描写与全文的关系,便不难明白这一点。优美的景物描写并没有为文章增色,反而让人觉得啰嗦。我们写作文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自己精心写出来的“优美的描写”当然舍不得删掉,可是别人看了却“没有优美的感觉”,我们还怪别人不理解。唉!这是怎么回事呢? 把脉: 有个词叫“触景生情”,如果在习作中“触景”未能“生情”,这“景”便一定是“无用之景”,与表现文章的情感、主题等没有关系,完全可以删掉。比如本文开头划线的一段改成“广场上”,结尾划线的一段改成“还在这个广场上”,已足以表现“学步”的场所。然后把精力放在“学步”本身上: (1)改成:双手牵引着。(原文让人误解为两个妈妈牵着手,妈妈们牵着手干嘛呢?她们得照顾自己的孩子呀。于是她们都伸出双手向自己的孩子,一边后退着鼓励着自己的孩子。) (2)改成“引导”。(“带领”似乎有一种“雄赳赳气昂昂”的“豪迈”,与妈妈那种看着自己才学步的孩子的温柔的目光实在有些不相符合。) (3)加入“蹲下来”。(一个简单的“蹲下来”,让读者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4)加入“他的小脸蛋憋得通红,鼻尖上冒出了小汗珠。他的身子晃了几晃,才站稳了。”(加入这句描绘,后边的“艰难”更具形象。) (5)改成“也抬起他那胖嘟嘟的小脚”,(一个具体的动词,与后边的“挪”相对应,更富情趣。) (6)加入“扑”。(与“绊”连贯。) (7)改成“哇哇”大哭起来。(“呜咽”是“小声地抽泣”的意思,看上去有些忧伤,试想一个孩子突然摔倒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8)加入“跑过去”。(妈妈与她的孩子隔了有四、五步远呢!不跑过去没办法将孩子“拥入怀里”。) 药方: 鲜花是美丽的,如果采来在头上乱插一气,一定会让人误为疯子。把精力放在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上,即便素面朝天,也一样楚楚动人,魅力四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