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要点】 1.文学常识 (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2)文体:本文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示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变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2.内容: (1)这篇铭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赞扬,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开头三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3)“陋室不陋”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清幽;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三是生活情趣高雅。 3、写作特色: (1)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托赞美陋室不陋,表达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类比手法的运用:最后两句,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3)骈散结合的语言:本文从句式来看,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有视觉上的整齐之美;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又是散句,这样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富有音乐美感。 【强化训练】 一、填空 1.题目中“铭”是古代常见的一种文体 。文中大多运用了对偶句,其中不是对偶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的描写,表达自己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3.文中的中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描写出陋室恬静、幽雅的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作者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室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本文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了比兴的手法,其中“山”、“水”喻指陋室 ,“龙”“仙”喻指“德”,以“名”“灵”喻指品德高尚(“馨”)。 5.古代指用来代指平民的词语有:白丁、布衣、庶民、黎民、黔首。 二、朗读停顿划分 1.山 /不 在 高,有 仙 / 则 名。(2处) 2.无 / 丝 竹 之 乱 耳,无 / 案 牍 之 劳 形。(2处) 三、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句写得很好,请你作些赏析。 句子对仗工整,整齐优美。“上”“入”二词,化静为动,使景物人格化,写出了苔藓、绿草的盎然生机;“绿、青”二字,色彩清丽,突出了环境的恬静、幽雅,烘托出陋室不陋,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结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采用了类比的手法,把“诸葛庐”“子云亭”和 陋室 相类比,把自己和诸葛亮、扬雄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活板》 【基础复习】 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 板(用雕版)印(印刷)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同“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平民)毕昇,又为(发明)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铜钱的边缘),每字为(刻)一印,火(用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混合)纸灰之(这)类冒(蒙,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密密地排着)字印,满铁范为(成为)一板,持就(靠近)火炀(烤),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磨刀石)。①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算是)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是)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另外)布字,此印者才毕(完成),则第二板已具(准备好),更(交替)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②不用,则以纸帖(用标签标出)之,③每韵为一帖(tiě标签),木格(用木格)贮之。有奇字素(平时,一向)无备者,旋(随即,立刻)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④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又)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烧)土,用讫(终了,完毕)再火(用火烤)令药熔,以手拂(擦拭,掸去)之,其印自落,殊不(一点也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堂兄弟及侄子辈。从,cóng,堂房亲属。)所得,至今保藏。 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②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记。 ③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④不用木料制做活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