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士:(哈哈哈) 晓阳:(狠狠的瞪着小博士)亏你笑得出,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 小博士:我是中国人啊,我也痛恨残害中国人的日寇,也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可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是小说。 晓阳:(挠挠脑袋)文章中的典型细节描写得多传神啊,那不是小说才有的吗? 小博士: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十分注意形象的刻画与细节描写,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小博士:让我们一起进入本单元的探究学习吧,看看报告文学中典型细节给我们展现了哪些历史的真实,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探究学习 一、学会积累 1.报告文学属纪实性作品,兼有 和 的双重特征,它要求 、 ,有一定的艺术加工。 2.根据报告文学报道的内容,报告文学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写人物为主的报告文学,如 ;一种是以写事件为主的报告文学,如 (填序号)。 A.《南京大屠杀》 B.《寻找时传祥》 C.《阿炳在1950》D.《滑铁卢之路》 3.说说报告文学《阿炳在1950》一文采用人物同期声的形式来叙事写人的好处。 二、学会阅读 4.把握文中再现的历史情景 报告文学属纪实文学性的作品。阅读着累纪实性作品,要注意品味文中再现的历史情景,注意体会这些历史情境留给我们的对历史、现实或人生的思考。 本单元四篇报告文学给我们再现了哪些已远离我们的历史情境,请认真阅读文章,细细体会品味 课题再现的历史情境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给我们的思考 《南京大屠杀》 《寻找时传祥》 《阿炳在1950》 《滑铁卢之战》 5.报告文学中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再现的历史情境 报告文学常常通过生动形象的典型细节描写来描绘,再现和复原有关的历史情景。本单元的四篇报告文学也不例外。 请阅读《南京大屠杀》中的文段,思考: (文段一)与我同时下车的,还有一位身体瘦弱的老太太。她手里挎着菜篮。如果不是那像被人撕咬过的残缺的右耳,我也许不会注意她。她步履蹒跚地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着路边的一棵古槐;瞪大了的眼睛里流露出恐惧和绝望,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随即她怪叫一声,抛下菜篮,转过身没命地奔跑,还不时抓起路边的脏物向后扬去,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的呼叫声。 (文段二)“老总们,行行好,让孩子先过去吧。”一个衣着华丽的少妇满脸泪痕求道。谁也没有听到她的话。一条船向岸边射来,人们“呼”地涌过去抢夺船只,她也毫不犹橡地跳入刺骨的江水中,几乎快摸到船舷了,突然右手被人用木桨狠狼地砸了一下,她尖叫一声沉入水里,许久才浮上来,她只好抱着已被江水呛得半死的孩子挣扎回江岸,期待着下一条船。 ①文段(一)细节描写如何描绘了老太太的疯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文段(二)向我们再现了怎样的情景? ③史实性报告文学强调材料的真实,请结合“燕子矶大屠杀”细节描写再现的历史情境,是否虚假,你能在文中找出对应的事实依据吗? ④《阿炳在1950》一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21世纪,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实现“使用典性细节再现历史情境” 的? ⑤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这篇报告文学对比进行了生动地描述。课文在描绘历史人物、在鲜滑铁卢之战这一历史画卷时,对既有全场景的勾勒,由有关间细部的特写,试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三、学会运用 6.《寻找时传祥》写于九十年代,时隔了30年,作者对当时的情景已经无法直接描述了,只有靠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的当年。你能根据下面文段陈述的事实,采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吗?请你依据事实,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示:抓住时传祥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刻画。字数200字) (文段)1959年10月26日,时传祥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接见了代表们。刘少奇紧紧握着他的手: “你们干劲可真足啊!再加把劲,把全市的清洁工人都带动起来嘛。”刘少奇从自己口袋里摘下一支“英雄”牌金笔,送给时传祥,“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 实践反思 7.报告文学的“报告”要求真实,不能虚构。“文学”要求人物、事件典型,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本单元的典型细节描写细腻传神,充分地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请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细腻传神的典型细节。 课题你认为最传神的细节描写 《南京大屠杀》 《寻找时传祥》 《阿炳在1950》 《滑铁卢之战》 小结:所谓典型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对人物的 、 、 、 、 进行刻画,也可以对 、 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第六单元 欣赏古人的劝说艺术 问题情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