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4人一组,取两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别注入清水和盐水,并使液面等高,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清水、盐水液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①液面是否有变化?怎么变的?②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经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用学生拔河的活动来说明在盐水中植物细胞失水的道理,用学生的人数多少表示溶液浓度的高低,人多力量大,绳子就向人多的方向移动。这时教师马上指出:绳子移动的方向是不是代表了水移动的方向,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水流动的方向,是从浓度低向浓度高,结果水分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细胞就失水。使学生理解细胞失水的原因是:细胞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让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拓展学生知识面。 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在生活中很容易看到,也是可以用其原理来理解的。 讨论回答:①糖拌西红柿后,盘中有何现象,为什么?②家中腌咸菜的缸内,过一段时间后,缸内的水面有何变化?③为什么发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会硬挺起来? (三)根毛吸水的道理 学生4人一组。 ①出示“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水”剪贴图;②根据剪贴图和教科书第54页第一段文字,总结出根毛吸水的道理。 教师补充:提出问题:①一般情况下,根毛吸水还是失水?②吸水的条件是什么?③水分如何进入液泡中? 设疑:什么情况下根会失水?烧苗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补救?盐碱地为何长不好庄稼? 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请思路: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根毛吸水的道理——合理灌溉。 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根毛吸水、失水的道理。谈一谈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在农业中的作用。 课后反思: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联系实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验证原理。 第二课时(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知道三种无机盐(氮、磷、钾)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和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实验总结出三种无机盐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做课本第65页的实验“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 (2)前3~4周,每组分别在甲、乙、丙、丁四个瓶内用小石子培育幼苗(各组采用不同的材料,如玉米、小麦、蚕豆等),供给甲瓶不缺肥料的营养液,乙瓶缺氮的营养液,丙瓶缺磷的营养液,丁瓶缺钾的营养液,让学生每天进行观察,做好记录,包括:测量幼苗的高度,记录幼苗的高度,记录幼苗的颜色、茎叶的生长情况等。 2、 教师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