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呼吸系统组成挂图,新鲜猪肺。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先做演示实验:取一支试管,倒入约1/3试管容积的澄清石灰水,取一根直导管插入试管中,请一位学生上来向导管内吹气(告诉学生吹气必须较缓),其余学生观察石灰水的变化。让一学生描述石灰水的变化情况(从澄清变为浑浊)。然后提问: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继续问)二氧化碳又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是人呼出来的,然后教师总结:人不但呼出二氧化碳,还要吸入氧气,吸入的氧气经过体内一系列变化,变成二氧化碳后被排出体外,这一活动由人体的呼吸系统来完成。 (二)新课讲述 教师投影以下几个问题,学生阅读教材56页至57页第1至第4段。 1.呼吸系统有那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包括那些器官? 2.鼻腔有那些结构特点适应呼吸? 3.吃饭时若边讲话边吃饭,有时会剧烈咳嗽,这是为什么? 4.人的发声器官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声? 5.肺泡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教师出示呼吸系统的挂图,请学生看挂图回答问题1,回答完毕后教师板书呼吸系统的组成。 问题2学生较容易回答,教师可补充:在长跑时,我们借助嘴呼吸好还是做深呼吸好?拔鼻毛是否正确?这两个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学生既能回答,又愿意回答,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对于问题3有此经历的学生特敏感,可以请这类学生回答。回答完以后请他谈一下食物落入气管内的感觉,这样一方面强化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改掉吃饭时说笑的不良习惯。 回答问题4后,教师可附加一题:口腔是否为发声器官?这一问题带有普遍性错误,一般学生包括某些成年人均会认为口腔是发声器官,其实口腔的功能是使发出的声音变为我们人类能够听清的语言,口腔本身不会发声,可让学生屏住呼吸,快速张开嘴巴,尝试一下是否有声音发出。 出示新鲜猪肺,观察肺的叶数。然后用解剖剪把气管分支不断剪开,可以观察到肺是由支气管不断分支形成的。出示肺结构挂图,可以见到气管分支情况: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再出示肺泡结构图,由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5,并板书肺泡与呼吸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三)小结:可按照板书进行小结,重点突出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五、板书设计 鼻:鼻毛、粘膜、嗅细胞 气体进出通道, 咽 对进入空气有 呼吸道 喉:会厌软骨、声带 净化、温暖、 气管 湿润功能 支气管 呼吸功能 肺泡壁薄 肺 肺泡数目多,表面积大 气体 肺泡外有弹性纤维 交换 肺泡表面紧贴毛细血管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