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3分) 1. 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8分) (1)王维在《阳关三叠》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深挚的感情。 (2)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的名句是“ , 。” (3)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 。” (4)以豪放著称的高适在《别董大》中安慰朋友的名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 。” 你能再写出几句有关赠别的诗句吗?(可不写作者名,一句2分,至多加4分) 2. 中国古诗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不少名句传诵千古,恰当地引用名句,会使我们的语言增色不少,请为下列语境恰当地引用诗句:(4分) (1) 客居他乡的游子,每到节日来临,常会情不自禁地呤诵起王维的名句“ ”来表达一种思亲之情。 (2)寄语远方的友人,我们常用“ , ”来表明只要是心心相映的朋友,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是近在咫尺。 3. 下列题目中任选做一题,若全做,则第二题为加分题,至多可加4分。(4分)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神机妙算,巧借东风的 ;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至少一个故事的名字。(多写多加,每个2分,最多加4分) (2)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塑造了众多深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英雄形象,如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的 ,忍到无可忍,雪夜上梁山的 等等。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呢?请至少写出一个人物的名字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多写多加,每个2分,最多加4分) 4. 用“如果、仅有、没有、而 5. ”这几个词语(每个词语用两次)填在下文的横线上,使下面这段话连接起来。 各式各样的菊花, 几盆菊花的话,“菊花之海”就不能出现了。金鱼也是一样, “珍珠鳞”、“鹤顶红”之类的品种, “朝天眼”、“水泡眼”之类充满了丑角情趣的金鱼,也许小孩子们,甚至包括一部份成年人,看来就会感到不够味了。 5.将下面五句话填入文中横线上,顺序最恰当一组是( )(4分)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 ,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 , , 。在清晨的阳光下,幻化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① 眼前的一切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②天放晴了③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④太阳出来了⑤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A。②④⑤①③ B。④②①⑤③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③⑤① 得分 评卷人 二.现代文阅读。(61分) (一) 目前,为了根除白色污染,国外科学家研制出各种类型可以自行分解的自毁塑料,即无公害塑料。这种塑料是“白色污染”的替代物。科学家预言,它将在下个世纪风靡全球。 在新兴的无公害塑料家族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生物自毁塑料。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20多家公司推出了生物自毁塑料。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提出了“种植”可分解塑料的设想。他们计划用土和玉米为原料,植入“塑料”的遗传基因,使它们能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德国哥丁根大学的微生物专家最近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的细胞内部生成聚酯。这类聚酯可制成植物型生物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的作用下,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这种塑料垃圾可以作为植物肥料而回归大自然。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科技人员正在用农林作物的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农用薄膜。这种农用薄膜不仅抗拉强度大,而且降低了成本。 除了生物自毁塑料外,科学家还研制成功化学自毁塑料和光学自毁塑料。 所谓 是指在塑料制品上喷洒一种特制配方的溶液,使其与塑料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塑料逐渐溶解,成为可以被水冲洗掉的无害物质。 光学自毁塑料是美国一家公司不久前研制成的一种新型的自毁塑料。这种塑料内含一种遇光会慢慢自动分解的物质,在太阳下曝晒60天后,便成为泥尘。 6.根据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第四段文字开头的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3分) 7.新兴的无公害塑料的特点是: (3分) 8.根据文章内容,为“光学自毁塑料”下一个定义:(3分) 光学自毁塑料是指 9.植物型生物塑料垃圾“可以作为植物肥料而回归大自然”的原因是 (3分) 10. 本文首先具体地介绍了 塑料,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塑料是“ ”。 (3分) 11. 从文章内容来看,“白色污染”应指 你能举出一个有关“白色污染”的实例来吗?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二) 一件小事 ①今年春节,我正在东京。虽然日本一般人早已不过旧历新年,但我毕竟是中国人,很想在这天得到一种过新年的感觉。于是,便邀了两位日本教授一起去富士山。不巧的是,车刚开出东京,就开始下雪了。富士山去不成了。我们只好折道去箱根看看。当年鲁迅留学日本时,也曾到箱根去过。那是日本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②同行的两位日本教授,一位是国学院大学的芦田肇先生,他负责开车。另一位是中央大学的前田得昭先生,他曾在我国华东师大住过两年,而我在同校竟无缘相识。不过,这次旅途中发生的一件小事,却使我们彼此认识颇深,至少在我是这样。 ③长途行车是免不了要吃东西的。我们除了停车喝咖啡以外,在车上也吃了些点心。这是为了节约时间好赶路。东西吃完,免不了会留下一些废纸袋之类的垃圾。对于这种生活垃圾日本人一般是在事后丢弃在专门的垃圾袋中。 ④但这一次前田先生似乎不太愿意这样做。他把几个纸袋捏成一团,摇下车窗,一边把纸袋扔向窗外,一边说:“我也学习学习中国人。” ⑤我这个中国人正坐在车上,当时所受到的被侮辱感的冲击难以名状。我想我是不能沉默的,便对他说:“你对中国人的批评我是可以接受的,不过现在是日本 ,作为一个日本 人,你的这种行为恐怕是对日本的侮辱吧。”大概听出了我的语气中含有明显的不愉快,芦田先生在一旁赶忙说:“他太失礼了,太失礼了。” ⑥前田先生是中国文学的研究者,我和他既是同行,也算是朋友,经常在一起喝酒谈天。可惜,我们相互之间并不真正了解。倒是通过这一件小事,我这一方面不能不对他有了切实的认识。 ⑦那天的雪越下越大,但我们终于慢慢地上了一座山的山顶。举目四望,白茫茫的一片。如果天气好,站在这里是可以看到富士山的。现在,一切都被大雪遮蔽了。 ⑧日本的气候变化无常,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群体尴尬的事,所以每次外出,总得有遭遇意外的心理准备。 12.作者以猜测的口吻说“前田先生似乎不太愿意这样做”中:(6分) (1)“这样做”指的是 (2)“不太愿意这样做”是因为前田先生 。 13.阅读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问题:(6分) (1) 作者说“我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因为 。 (2) 联系上下文,为什么作者说“这种行为是对日本人的侮辱”? 答: 14.第⑤段中加点的词“难以名状”的意思应该是 (3分) 15.作品中常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烘托人物的心情,本文也用了这一手法,请举出一个例子来并说明它渲染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答: 16.“日本的气候总是变化无常”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