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执策而临之 ④才美不外见 ⑤故虽有名马 ⑥不以千里称也 ⑦策之不以其道 ⑧其真无马邪 ⑨一食或尽粟一石 ⑩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⑾执策而临之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⑷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3.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4.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四、问答题 1、理解:本文通篇运用的是 的写法,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xkb1 .co m 2、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5、理解填空。 ①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 ②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③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6.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理解: 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 ①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 ②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我选第 题,我的看法是: 8.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9.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表现: 思想感情: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12.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 1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练习检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