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精练】 第8题考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9题考对诗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第10题考对诗歌精练含蓄语言的理解。 8、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9、拟人。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将山人格化、具象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表现“我”内心极度的失望。 10、对于“海”,我是怀着隐秘的想望去追求的,这里的“海”是一种光明、自由、理想境界的象征。而“山”,却“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敲碎了“我”的美梦,让“我”的理想落空。这里的“山”,是通向理想的道路,是重重的困难、道道的难关。 【主题阅读】 11、“父亲”:朴实、厚道、不善言辞,甚至可以说愚昧(不了解外面的世界,面对孩子的提问一无所知)。 “母亲”:慈祥、明智的母亲。善于启发、教育孩子;善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至于更喜欢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课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 5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两层含义: ①.在那次“我”感到难以走下悬崖时,在父亲的指引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 ②.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把大困难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6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说要把大困难化整为零、各个突破。每个小困难解决后,大困难也就解决了。 7因为老是去想距离有多远、困难有多难,那么就会因为困难太大而被吓倒,不能想办法去克服它。 8本文通过“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遇险、脱险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终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D2、B3、A 【合作探究】 2(1)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的对和不好的方面。 (2)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 【精读精练】 1、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2、恐惧成就感 父亲是一个能引导孩子战胜恐惧的人(诸如父亲是一个能给孩子以主意的人,父亲是一个即使在危险的情况下也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人等答案也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