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析课文第5段: 1.字词理解 溪虽(虽然)莫(没有)利(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得利)于世 而善鉴(本指镜子,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照彻)万类 锵鸣金石(像金属和石头一样发出脆亮的声音) 予虽不合(符合,适合,迎合)于俗 漱涤(洗漱涤荡,引申为净化)万物 牢笼(包罗)百态 而无所(没有什么)避之 超鸿蒙(超越天地尘世。鸿蒙: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状态,也指自然界之气。语出《庄子·在宥 》) 混希夷(指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 寂寥而莫我知(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也 纪(通“记”,记载)于溪石上。 2.文章分析 这一段写愚者自有愚者的乐趣,再次将愚溪与作者个人的情况相结合,说明他之所以做《八愚诗》的原因。 ⑴在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愚溪的,从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段开头的第一句说“溪虽莫利于世”,情调有点低沉。但是,紧接着笔锋一转,感情的色彩就完全不一样了:溪水能鉴照万物,清洁光亮,秀丽澄澈,铿锵鸣响,有金石之声。这是一个多么恬静、闲适、幽美、和谐的世界啊!把这样一个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政治对比一下,哪一个龌龊,哪一个光明,不是昭然若揭了吗?这样一个世界难道只能是愚昧的人心喜目笑、眷恋向往,高兴得不愿离去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那些聪明的人所留恋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世界呢?真是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⑵作者在与“愚溪”的类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接下来笔锋一转,便直抒起胸臆来了。“予虽不合于俗”,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是从人世中被排挤出来的。被排挤出来以后,虽然冷寞、孤单,却有一支能洗涤世间万物、包罗各种形态的笔伴随着自己,安慰着自己。在这无违无碍的茫茫然的大自然中,返璞归真,自得其乐,不胜似生活在那昏暗龌龊的人世吗?清静寂寞,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的,这并不 是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⑶《愚溪诗序》通篇就是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的士大夫的愤世嫉俗的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八、诵读课文,漫谈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等方面的感受。 ——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