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敬畏生命》(一课时)(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分析写作思路,加深理解。(20钟)
    [练习]朗读课文片断。
    要求:选出自己欣赏的或能触动自己感受的片断,自由地、大声地读。
    [解说]从大家发言和朗读的情况看来,这篇短文很能触动人,而且激发了大家对生命的思考,那么,这篇文章是怎样表达出这样的效果的呢?大家一起来看看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注:以下采用师生对答的方式进行)
    [备学生]少量学生找不到感受深的片断是正常的,但如果有很多人教师就要给出一点示范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有意义的句子.
    [提问]文章是从什么事情入笔的?
    要点:从作者偶尔见到的树木飘送种子的现象入手写的。也就是从日常生活小事写起。(实现目2)
    [提问]这样的日常小事为什么会让作者有所感触?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要点:因为树木在飘送种子过程中显示出生命的伟大。语句有“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提问]作者为什么觉得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用课文语句回答。
    要点:“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
    [提问]文章的最后两段与开头两段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作用分别是什么?(实现目标1)
    要点:开头两段以记叙为主,最后两段是以抒情、议论为主。开头的记叙是基础,为后文的议论、抒情蓄势、铺垫;最后的议论、抒情用来揭示文章主旨,即“我”之感悟。
    [备学生]本题难度较大,教师在提示的基础上可加以总结,学生只要可以说了零星即可]
    [提问]作者如何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即作者如何从事件引出感悟,这是理解本文写法的关键)?(实现目标2)
    要点:作者用自己的心情变化做线索将两部分连接起来。从开头的“不经意”、“不注意”——“令人吃惊”、“诧异和震撼”——“折服”、“敬畏”,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感悟。
    [讲解]:作者先简要叙述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事,然后借助自己内心的感触,通过抒情、议论将自己对生命的敬爱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文章不长,语言平实,却有深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讨论]谈谈你对本文写法的看法。
    [处理方法]答案不要求一致。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这样的写法。自由发言,如果无人说则提问三人以上中上生.
    五、欣赏品味。(3分钟)
    [练习]朗读全文。
    [处理方]法:散读法,老师监督学生的朗读情况.读前要求学生:带着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读;欣赏本文从日常生活小事引发感悟和思考的巧妙构思及其自然流畅的语言。
    六、小结。(1分钟)
    教师讲解: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生活感悟类散文。要学习这种写法,首先要学会细致观察日常生活,其次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会深入思考。
    七、作业布置。(1分钟)
    1.为什么说树木飘送种子是“惊心动魄的壮举”?(A)
    2.解释下列词语。 浑然不觉 诧异 震撼 奢侈 惊心动魄。(A)
    3.从自己阅读过的书中摘抄关于“人生”“生命”的名句不少于十句。(B)
    4.观察植物萌芽、生长的情况,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力量。写一段体会,200字左右。(C)
    说课:以朗读、阅读、讨论为主,同学借助音乐激发情绪。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设计一些问题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学后记:事实证明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了音乐的刺激,效果不错,开头学生听到《命运》很激动,充满活力,这也乐曲本身的特点也有关系,所以应该选准。配乐朗诵也增加了一些情趣。不过在整体课文这一环节上学生大多不敢说,不善于说,往往只是只言片语,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后来好了一些,这些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很有帮助,要坚持下去。
    附板书:
    景:树木 飘散 白色纤维
    无限 整个 漫天
    情:不经意-------吃惊--------诧异、震撼 (叙述描写)
    折服、敬畏生命
    (抒情、议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