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国宝—大熊猫》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3、理解拟人的手法和形容词的运用。
    课前准备:
    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读课文,写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预习讨论题。
    介绍大熊猫的图片。
    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熊猫的图片
    (二)预习课文
    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
    3、熟读课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4、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
    5、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1)课文信息图
    (2)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l至5段):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第二部分(第6至16段),介绍大熊猫、体态可爱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第一层(第6段至7段)从体态、毛色和长相、神态的角度描写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和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三层(第9至13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四层(第14至16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三)课文说明顺序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歹顷序来安排组织材料。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篇末直接点明说明中心。从第二部分和文章的第三部分看,文章在介绍大熊猫作为一般动物的概念,介绍了大熊猫生活习惯和繁殖情况之后,又特别介绍了大熊猫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价值是为一般到特殊的介绍方法。就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在介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食性特点、活动范围和繁殖困难等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后,指出它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必须加以保护,这又是由因到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