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灯》 教学设计示例2 设计思路 用朗读法初步感知小姑娘坚定、勇敢、乐观的性格, 教师相机佐以点拨,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解决生字生词,并介绍作者。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二)引入新课 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有非常美好的童年,八九岁时,可以在父母的怀中撒娇,感受家庭的温馨;可以在老师的 教育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感受社会的温暖;可以在儿童乐园里尽情地玩耍,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那么,解放前,儿童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曾在1959年1月19日的《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散文,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1945年春节前夕重庆郊外的一个小姑娘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在“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儿童的生活情况和精神面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三)整体感知 (1)出示小黑板或投影仪,检查字词的注音释义。 (2)作者简介。先让学生回答有关作者的知识,后明确。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女作家。“五四”时期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中,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赢得很高的声誉。 (3)时代背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瑞想1945年中国的现实是什么样的?抗战即将结束,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他们逮捕、迫害、暗杀革命群众,重庆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 (四) 教学过程 (l)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听录音或饱含深情地范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简述本文故事梗概。点一名学生口述,老师给予适当评议。 教师明确下列要点: (第l-4自然段)我初遇小姑娘的情景。 时间,“十几年前”“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地点,乡公所楼上。人物,“我”与小姑娘。事件,“我”在乡公所楼上见到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小姑娘“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她要打电话找大夫给妈妈治病,“我”帮了她,打通了电话。 (第5-10自然段)“我”探望小姑娘的经过。 “我”买了几个橘子,沿着石板走到了小姑娘的家,屋子很小很黑,她的妈妈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用的是小火炉、小沙锅;睡的是板铺;年夜饭是“红薯稀饭”。 小姑娘掏出橘瓣放在妈妈的枕头边,然后做橘灯,“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拿出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做成小橘灯。 “我”提着小橘灯,借助“朦胧的橘红的光”,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离开小姑娘。 (第11-13自然段)“我”深深地怀念小姑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