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1:11:54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高会学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黄海大战: 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海战。亦称甲午中日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 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双方在黄海海域展开了激战。战斗持续了约五小时,双方伤亡严重。黄海海战以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1894年,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一味妥协退让,致使清军丧师失地:先败于朝鲜,后败于辽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军全面溃败,京津危急。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惊恐万状,决意乞和。 美国为扩大它的侵略利益,乘机“出面调停”,单独操纵中日之间的和谈,在美国的示意下,清政府于年底派遣户部侍郎张荫桓和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广岛议和。日本方面认为张、邵两人官位太低,拒绝谈判,要求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去日本。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带着儿子李经方和美国顾问科士达等随员100多人,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抵达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商订和约。 马关议和从3月24日正式开始,在谈判桌上,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对李鸿章进行讹诈、恐吓,威逼李鸿章在一份早已拟好的条款上签字。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在条约上画了押。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完全“自主”,实际上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我国辽东半岛、台湾省、澎湖列岛等地(后辽东半岛由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赔款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难点: 《马关条约》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可概括为割领土、赔巨款、开四埠、设工厂四个方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为偿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③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所以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 当时日本本身的资本主义发展尚未达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从整个亚洲帝国主义体制的形成过程看,日本正是通过发动甲午侵华战争而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之列,并成为其中最富于侵略性的一员。在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是上个世纪之交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中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①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的惨败。②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 三、学法指导 (1)掌握战争六要素法:战争在历史知识的分类中归为历史事件。因此掌握战争按照掌握历史事件的方法对战争进行分要素掌握。一般的分为战争原因、双方、时间、经过、结果、影响六大要素。从这六要素出发进行基础知识的整理,并列出提纲。甲午中日战争的提纲结合上面的知识梳理自己列出即可。 (2)图文结合法: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最好能结合地图掌握战争过程中的重要地点,如黄海海域、威海卫等。对《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好自己搜集一份地图并从地图上标出来,在此基础上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列强的侵略以及势力范围的变化:由东南沿海逐渐伸向内地和我国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3)列表法:对《马关条约》内容的记忆和每一项内容的影响,可以与前面学习过的《南京条约》进行对照列表,通过对照列表比较记忆,记忆的会更加准确和牢固。 (4)分析、比较法: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和危害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5)歌谣记忆法:一八九四甲午战,割地赔款丧主权。开设工厂增口岸,世昌殉国黄海间。北洋舰队全军没,大大加深殖民地。《马关条约》被迫签,民族危机险空前。 (6)联系热点:随着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以及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的“融冰之旅”,2007年12月福田康夫的 “迎春之旅”,2008年5月胡锦涛的“暖春之旅”, 中日关系逐步正常化健康发展,因此有关日本侵华活动: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后面将要学习到的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将成为命题的热点。 (7)探究学习法: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课本简单的一提而过,同学们可以通过搜集资料,全方位的认识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中主要的战役有四次: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但是课本重点讲述的是黄海海战,同学们可以自己搜集其它的战役,从而全面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再者对于俄国、德国、法国“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同样需要同学们自己搜集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四、中考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黄海海战;邓世昌;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中考中最常见题型为选择题。经常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的图片是邓世昌的人物图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再者是综合题目,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综合考查,一般是有四大综合方式:一是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构成了19世纪末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二是:中国近代列强的五大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三是:旧民主主义时期列强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是:针对日本来考查,有学习中国的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对于《马关条约》是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进行综合考查。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乐山市)下图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点的代号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图文结合的学习,同时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命题的一大趋势。分析题干要求解决的问题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地点是哪里?通过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一地点是威海卫。但是同时要求同学们能够从地图中找出这一地点,只要注重了图文结合的学习,很容易判断这一地点是D。因此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中,注重图文结合的掌握。答案:D。 2.(2008年黄石市)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大条约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两大条约的具体内容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都是共有。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独有的。答案:D。 3.(2008年天津市)“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骧 解析:此挽联直接来自课本,在邓世昌图片下面,因此在学习重要注意图文结合的学习,同时注意课本的小字部分资料的说明。答案C。 4.(2008年福建省泉州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即可)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明治维新。最后设计的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对于问题的(1)(3)根据本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回答即可。问题(2)(4)涉及到后面的知识点和世界史的学习,在此只感受一下中考的命题即可,以及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相关知识的分析综合和掌握。 参考答案:(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4)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注:答出其中一例即可得分,若学生作答的答案不在此列,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作者简介:高会学,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教师。多次参加编写教学著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历史学习A、B、C》《历史选择题的特点及解法》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的《中学政史地》杂志发表。《空想社会主义面面观》在海南省考试局主办的《考试报》发表。《2007年中考历史选择题命题特点》在《中学生学习报》发表。《胡锦涛出席八国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如何理解“绥靖政策”及英、法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等在《中学生导报·历史快递》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