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1:11:4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河北省涿州实验中学 刘海燕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相差悬殊,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却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什么解放战争会如此迅速的取得胜利? 对这个问题,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与民主党派并肩作战。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第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将革命进行到底。北平和谈失败后,迅速渡江作战,推翻国民党的统治。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第二,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不得人心,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 2.难点分析 (1)首战东北战场的有利条件 中共中央决定将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对解放军最有利。第一,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我军的正规军70万,地方军30万,合计百万人,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第二,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在举棋不定。第三,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由于这些条件,首战东北卫立煌集团,就可以将初战的胜利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还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假如首战华北战场,就会受到敌华北、东北两大集团的夹击而陷入被动;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又会使东北敌军迅速撤退,实现其战略收缩企图。因此,首先打好东北战场的决战,就成了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 (2)党中央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的原因 不战而屈敌之兵,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①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③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学法指导 1.比较法。通过列表对比三大战役的作战地区、指挥者、参战部队、歼敌人数和影响。
2.识图法。通过《三大战役示意图》,掌握三大战役发生的时间、歼敌人数、战略态势、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三大战役的历史作用和地位。通过《解放军进攻锦州》,明确锦州的战略地位和攻占锦州的重要性。通过《人民群众积极支前》、《淮海人民支前统计表》,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则记录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欢迎。 3.联系法。注意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如上节课提到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向西威胁战略要地武汉,向东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巢穴──南京和当时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而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是这一战争走势的发展。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同时又为渡江战役的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也不是孤立的,正是由于这些战役的胜利,才使我们赢得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4.分析法。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人民、中共和国民党三个方面分析:①中共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国民党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②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采用了正确的军事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部分将士反对内战,积极起义投诚。 四、中考命题分析 纵观近几年历史中考试题,本课内容出现频率较小,几乎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试题多围绕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进行考查,主要考查战役的指挥者、历史作用及战役发生的地理范围。另外台湾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在此应当加以关注。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广西省)标志着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政府的覆灭 A.三大战役的结束 B.人民解放占领南京 C.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D.西藏的和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重在考查渡江战役的结果。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答案:B 2.(2008年·江西省)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1、图2两幅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解放战争中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历史作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使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因此由两幅图得出的最恰当的信息为“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答案:D 3.(2008年·山东省)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1)挺进大别山(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 A.(1)(2) B.(2)(4) C.(1)(3) D.(3)(4) 解析:此题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考查历史人物和相关事件的同时,注重考查归纳能力和比较能力。刘邓挺进大别山,所以(1)肯定是正确的,而含(1)的选项只有A和B。(2)是由林彪、罗荣桓指挥的,因此排除A,答案为B。 答案:B 4.(2008年·山东泰安市)右图(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密切相关。该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本题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从选项中各个战役的名称,即可得出答案为平津战役。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答案:A 5.(2008年·扬州市)“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反映的是 A.百团大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此题是一道材料式的选择题,要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由“百万雄师过大江”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为渡江战役。 答案:D 6.(2008年·岳阳市)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A.台儿庄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解析:此题在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还考查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我们在学习历史时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A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首先排除。可以从三大战役的名称来确定战役发生的地理范围,还可以通过观察《三大战役示意图》得出涉及山东、安徽、江苏三省的战役,即淮海战役。 答案:B 作者简介:刘海燕,河北省涿州实验中学任教,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市级说课一等奖、公开示范课一等奖,教学成绩多次获市统考第一名、中考第一名。曾参与多种教学、教辅用书的策划和编写,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报》等省级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
- 下一篇: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