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07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 河北省涿州实验中学 刘海燕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创办,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却公开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至此,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最终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2.难点分析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原因 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自己过去所进行的不懈斗争,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历次斗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挽救国家危亡。正如他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所讲的:“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同学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还是永远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3)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齐心协力,又有其他各革命阶级的积极支持,为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②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③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④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它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因此得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4)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等人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但随之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列强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因此,大革命失败了。 (5)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意义: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最终失败,但仍具有其深远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次运动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运动中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也经受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三、学法指导 1.归纳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要从革命军事的准备工作──黄埔军校的建立;革命组织──国共联合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战斗精神──革命军英勇作战发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群众基础──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战争正义性等方面归纳。 2.识图法。通过《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能、《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历史作用以及和周恩来有关的事迹。通过《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更直观的掌握北伐的主要对象、作战方针、进军路线、和重要战役地点等,提高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南京国民政府旧址》、《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这些图片,掌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认识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本质,加深对其反动性的理解。 3.对比分析法。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经历了从兴起、高潮到失败的历史过程。对于其失败的原因,要从当时的革命背景全面分析理解。我们要认识到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国民党叛变革命,制造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以陈独秀为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另外,对比国共两党阶级利益更能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四、中考命题分析 历年各省中考对本课内容的考查较少。单独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它题型基本没出现过,主要考查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尤其侧重对叶挺独立团的考查。综合考查时多把本课内容融入国共合作的专题之中进行考查。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安徽芜湖)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解析:此题再现了历史情境,考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北伐过程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因此答案为C。 答案:C 2.(2008年·广东)小明同学是惠州人,他自豪地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请指出他是谁 A.叶挺 B.贺龙 C.廖促恺 D.彭德怀 解析:此题结合当地地方史,考查北伐中叶挺独立团的相关史实。叶挺独立团因为作战勇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使敌军败退武昌,被称为铁军。所以题干中所提的名将为叶挺。 答案:A 3.(2008年·江苏淮安)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访问大陆,在谈到两岸关系时说:“我们应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求同存异,创造双赢。”打开历史的闸门,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了: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解析:此题结合时政热点,考查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使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即北伐运动。 答案:B 4.(2008年·安徽)某校为“纪念孙中山逝世83周年”编排的话剧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的是: A.在兴中会发表演讲 B.筹建中国同盟会 C.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与中共磋商第二次合作 解析:此题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入手,主要考查与孙中山相关的历史事件。A、B、C都和孙中山有关,而中共磋商第二次合作时孙中山已经去世,因此D选项是不可能出现的。 答案:D 5.(2008年·山西太原)下列事件中,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是: ①成立山西牺盟会 ②打败吴佩孚、孙传芳 ③建立黄埔军校 ④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关国共合作的历史史实。其中①属于山西地方教材内容,山西牺盟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境内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组织,建立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②打败吴佩孚、孙传芳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的打击对象;③建立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大成果,为进行北伐战争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④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结果。 答案:B 作者简介:刘海燕,河北省涿州实验中学任教,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市级说课一等奖、公开示范课一等奖,教学成绩多次获市统考第一名、中考第一名。曾参与多种教学、教辅用书的策划和编写,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报》等省级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