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历史 > 九年级下册 > 答疑解惑 >

关于苏联集体农庄的一些思考


    关于苏联集体农庄的一些思考
    山东 王 涛
    学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课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理解,涛涛老师决定引导学生进行一次讨论。
    “为了将贫穷、落后的旧俄国建设成繁荣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斯大林都引导着苏联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尤其是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在全国‘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运动的推动下,从1929年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如疾风骤雨般开展起来。整村、整乡、整区,甚至整个专区的农民集体加入集体农庄。”
    说到这里,涛涛老师话锋一转:“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本来是好事,可是苏联的集体化道路搞成什么样子了呢?”涛涛老师展示了几段有关集体化运动的资料:
    “党员完不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将被开除出党,不愿加入集体农庄的将被流放,没收财产。”
    “一名苏联农村干部对集体化运动的回忆:全村都签名参加集体农庄,当天晚上,他们就回家屠杀牲畜,我拿了新名单到党委,党委很满意。当我把村民宰杀牲畜的情况向党委汇报时,党委对此不感兴趣。我明白,这不能责怪党委,因为他们也是奉命办事,正像我也是奉命办事一样。”
    “苏联政府于1932年底颁布一道命令,在国内恢复身份证(沙皇时期实行过)制度,没有身份证便不能迁徙。而农民没有身份证,只能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这样,不愿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在绝望中屠宰牲畜,毁坏工具和焚烧谷物。1933年与战时困难的1916年相比,牲畜存栏数骤降1/2至2/3。粮食总产跌入低谷,直到1935年才开始复苏。”
    看完资料,涛涛老师质疑:“同学们,从这几段材料上我们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生甲:农民不愿加入集体农庄,很多人是被强迫的。
    生乙:行政的干预必将导致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失败。
    生丙:不切合国情的改革或者推行某些政策,只能导致政府失去民心。
    生丁:追求表面形式的大一统,不真正立足国情、立足民心,而只是靠行政手段的干预,集体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必然失败的结局。
    涛涛老师陈述:同学们阐述得很好!苏联的集体农庄运动,表面貌似要搞大合作的先进生产模式,其实是为了发展重工业作铺垫,脱离国情,伤害农民利益,这也是后来苏联模式走上末路的主要原因。
    生:对呀!我们国家1958年开展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也是这样吗?
    涛涛老师:很好!有同学能自觉地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进行对比了,请这位同学详细地阐述一下。
    生:人民公社创办初期,在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农村掀起一股“共产风”,吃饭不要钱,看病不要钱等,社员自留地、家畜等无偿归公,就与苏联集体农庄非常相似,这种脱离实际、超越历史发展的体制,对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涛涛老师:这位同学说得精彩极了!农业集体化是造成苏联农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斯大林曾经为集体农庄描绘的景象是:采用大机器进行耕种,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实际情况是:农业耕种中的机械装备水平很低,1928年农田耕作中使用动力的土地面积还不到1%,在全盘集体化高潮的1930年,拥有拖拉机的集体农庄只占全部集体农庄的11.6%。1932年,集体化基本完成时,机械化水平也不到20%,大部分工作都是靠马拉犁完成的。斯大林曾预言,“再过两三年我国就会成为世界上粮食最多的国家之一,甚至是世界上粮食最多的国家”。但他的这种预言无情地破产了。俄罗斯人至今也没有见到农业畜牧业出现高涨的局面,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依靠进口粮食和食品。
    生:老师,我明白了,一个国家在制定有关政策时一定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过于盲目地追求形式,而应该以使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出发点。
    生:人民群众不是政治的工具,不是政治的附庸,而是国家的主体,社会的基石。任何改革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任何的改革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涛涛老师:对!同学们,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苏联和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但两个国家的领导者还都是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中国,很快就进行了调整,而1978年底开始试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带来了农村面貌的巨大改观。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党,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尽管前进的道路有曲折,但最终的前途是光明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