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参加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 ( ) 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③贺龙④朱德⑤叶剑英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 13.带领部队与毛泽东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的是( ) ①周恩来②陈毅③瞿秋白 ④朱德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4.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B.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北上抗日 15.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C.跳出敌人的包围圈D.三大主力会师 16.长征途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 ) A.通过四道封锁线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D.四渡赤水 17.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正确评价是( )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 18.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 A.“八七”会议B.三湾改编 C.遵义会议D.文家市决策 1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的“三军”是指 ( )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七方面军、红八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红七方面军、红八方面军 2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 ) ①遵义会议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 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①⑤④ D.②③⑤④① 2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于 年 月从 地出发,开始长征,到 年 月到达 地与陕北红军胜利回师。 (2) 年 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 地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 年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图中 地胜利回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4)请你看示意图,数数红军长征走过多少个省?渡过了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 么事?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哪些人? (3)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作为青年学生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一种什么精神? 23.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24.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A卷) 一、选择题 1.B 2.B 3.A 4.A 5.D 6.D 7.A 8.D 9.D 10.A 11.B 12.D 13.C 14.A15.D 16.B 17.C 18.C 19.A 20.C 二、材料解析题 21.(1)1935 10 A瑞金 1936 10 D吴起镇 (2)1935 1 B遵义 (3)1936 10C会宁 (4)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22.(1)爱国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曹汝霖等人。(3)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4)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3.一方面,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另一方面,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4.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