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2分) 拈轻怕重: 挑拣 漠不关心: 冷淡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最恰当的是( A )(2分)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上文最后一句中的“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具体指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表现在哪几方面?(用原文回答)(3分) 具体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4.在上文中找出“满腔热忱”的三个反义词,每个词语为四字。(3分) ①冷冷清清 ②漠不关心 ③麻木不仁 5.上文的的论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一论点?(3分) 上文的论点是每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作者采用了对比论证。 6.文中对白求恩有三种不同的称呼,请分别说出其中的原因。(3分) ①称“白求恩同志”: 从作为共产党员来说。 ②称“白求恩”:转述别人对白求恩的评价。 ③称“白求恩医生”:就白求恩的职业而言。 7.文中画线句子如果改为下面的说法可以吗?为什么?(2分) 每一个人都很佩服,每个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不可以,因为原句用双重否定的句式,肯定的语气更强烈,改句语气较弱。 (二)1.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②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2.第一段中三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否定 。(1分) 3.《诗经》是中国最早的 诗歌 总集,被 儒 家列为经典之一,分为“ 风 ”、“ 雅 ”、“ 颂 ”三大类。(3分) 4.上文的论点是 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作者主要采用了 举例子 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分) 5.改正文中“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3分) 原文:他昌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 改正:他昌着刺骨的寒风,毫不犹豫地跳入了大海。 6.略。 (三)1.分别选择与下列两个例词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项。(2分) ①例:如释重负( A ) A.爱不释手 B.疑团冰释 C.注音释义 D.期满释放 ②例:海阔天空( D ) A.空城计 B.空中楼阁 C.计划落空 D.空旷地带 2.文中有一句话“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如果用一个人们熟知的成语代替,这个成语就是 知足常乐。(1分) 3.根据提示选择原文填空。(不超方格或规定的字数)(5分) ①贫而不苦的原因:知足 ②失意不苦的原因: 安分 ③老、死不苦的原因:达观 ④人生真正的痛苦源自: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不超过10字) ⑤人生最大的快乐是: 尽责任 。(不超过7字) 4.第一段文字文字运用了 排比 和 设问的修辞手法,形成文章语言流畅气势。(2分) 5.第三段中所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2分) 尽完责任后,愉悦的心情。 6.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不少名言。请写出三句名言。(3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7.“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句话的意思是:快乐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4分) 略。 (四)1.第②③段四个“ ”中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D 、B 、C 、A 。(2分) A.自然 B.泰然 C.坦然 D.淡然 2.第③段中加点的“之”指代的是 名利 。(1分) 3.第④段引用了两句名言,如果删去其中一处好不好?为什么?(2分) 不好,删去后就不能更全面地表现成败之间的辩证关系。 4.第⑤段中的“侏儒症”在文中指什么?(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文中指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确一言一语,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疑,尽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 5.上文多处说“许多事不必在乎”,但却以“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开头,这样的写法叫 先抑后扬 。(1分) 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只有不在乎宠辱、名利、成败、人言和那些不涉原则的纷争,人才能活得豁达、潇洒。 7.根据第②段画线句子的形式,结合文章内容,用文章末尾“云卷云舒”一词写一个类似的句子。(2分) 宠 辱 不 惊,看 庭 前 花 开 花 落; 成败不畏,看天上云卷却舒。 8.上文论述了“许多事不必在乎”,你认为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应该不必在乎。(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