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4分) ⑴明察秋毫( ▲ ) ⑵项为之强( ▲ ) ⑶盖一癞蛤蟆也( ▲ ) ⑷鞭数十( ▲ )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 ⑵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10.第②段围绕“观蚊如鹤”之趣,描绘了 ▲ 图和 ▲ 图。(2分) 11.第④段画线句A反映了“我” ▲ 的童趣;画线句B反映了“我” ▲ 的童心。(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共9分) 金 色 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小孩子的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跟妈妈嬉戏,“我”做了几件事?你能猜到“我”这样做的用意吗?(3分) ▲ 1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是在骂孩子吗?她真实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朗读时要读出怎样的语气?(2分) ▲ 14.用心体会并写出下列诗句所蕴涵的情感。(2分) “我不告诉你,妈妈。” ▲ 15.这个孩子想变成金色花,如果你也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来报答母亲?为什么?(2分) ▲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3分) 我与《千家诗》 于 漪 ①童年时无知,不知艰辛,总爱把生活编织成美丽的花环。及今回忆,童年生活也确实富于情趣,充满幻想。说起来今天的青少年不易相信。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哪像今天这样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户户都有收音机?那时收音机很少,留声机也不多,听听唱片是一种特别的享受,开留声机发条即使摇酸手也甘心。电影院很少,票价高,对孩童来说,看一场饱眼福也不容易……条件如此贫乏,生活岂能丰富多彩?那美丽的生活花环又怎样编织得起来?如今仔细回想一下,童年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有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油光纸石印本的《千家诗》。 ②我们祖国大地山河非常美丽,我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变幻的风云真是令人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的诗就是歌咏祖国风物的,而且按春夏秋 冬顺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会依次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 ③小时候最喜欢过年过节,《千家诗》中对重要节日如新年、清明、七夕、中秋、冬至等无不有诗。一到清明,就想起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一到中秋,不禁感慨地吟诵苏轼“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不长看”;特别是新年吟诵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心里有说不出的欢乐。《千家诗》中这些风俗诗大大增添了童年的生活情趣。 ④熟读千家诗,能丰富幼小心灵的想象力。不说别的,只看诗句中丰富的颜色就给生活涂上了多么绚丽的色彩。“万紫千红”“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真叫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小脑袋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那时候总觉得诗比说话、散文多点什么,可又说不出所以然。只觉得一首诗尽管寥寥数字,但表达的内容丰富,能使人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生动的图景。长大以后读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方知好诗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多读好诗,脑子不干枯,思绪常绵绵。人们皆知东西老化、硬化最可悲。我认为多读点诗能活跃思想,丰富想象,使脑子“软化”呢。 ⑤《千家诗》就是这样丰富了我童年的生活,如今一吟诵到其中的诗句,就能唤起童年生活的回忆,那么动人,那么亲切。 ⑥可是,历来人们对《千家诗》的评价并不高。我查了查《辞海 》中的《千家诗》这一词目,评论是:“选编庸陋,注解肤浅,时有谬说。”这也是实情,它比起目前出版的许多儿童诗的确差得多。但奇怪的 是新出的许多好的诗选似乎未曾像《千家诗》旧时对儿童起多大作用,这不禁又使我联想起对培养绘画起大作用的《芥子园画谱》,当今许多老一辈国画家都与它有深厚因缘。大画家潘天寿也由此经历,《潘天寿传略》中记载:“不久,又凑钱购得《芥子园画谱》一套,更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这本《芥子园画谱》成了学画唯一启蒙教师,并进一步揭发了对绘画的热爱。”无疑,当今有许多比《芥子园画谱》编得好的学画教科书,似乎也未能像《芥子园画谱》旧时起那么大作用。我从中想到:读诗也罢,学画也罢,即使条件大大改善,学习中不一心一意陶醉其中,也未见得一定取得好成果。学习归根到底要靠自己。 ⑦书店的书丰富起来,《千家诗》重新编印出版,不同版本一种又一种,每出来一本,我就买一本,他们确实给我不少欢乐。尽管 如此,我还是难以忘怀失去的泛黄破损的《千家诗》,是它,曾经编织过我童年生活的美丽花环!(有删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