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 1、文眼句子:“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2、课文最后一句,照应了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的“烦”字上,但已经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原谅,形成了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本文言有尽而意无穷,文虽短而理深厚。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生活。 3、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 贝壳 【合作探究】 1、此句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2、此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3、相似之处: 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触轻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 ①. 《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②.《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 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精读精练】 是坚硬、精致、小巧的一件艺术品; 弱小短暂的生命却创造了完美的居所(或“贝壳制作的精细和贝壳里生命的短暂”); 人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广,应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更好; 4.A 【主题阅读】 1、指石头失去了在海边的美态。 2、自责(或者后悔、内疚):海水中的石头本来很美,“我”把它从海水里捡起来,暴晒在岸边的阳光下。由于“我”的犯傻,石头失去了原来的美态,引起了“我”的反思,由此“我”产生了自责的心理。 3、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和环境,都有自己的美,我们要尊重他们,而不能贪婪地占有它们。 4、对比、拟人。 有利于表现主题,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和联想。(写出一点即可) 第四课 【自主学习】 1.zhù bàng líng dīng niàng jīn qióng 2.(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用瀑布形容花的繁茂,体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 (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用张满的帆和就要绽放的笑容比喻,突出了花的生机活力和美好形态。 (3)“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写出了藤萝的壮观气势和蓬勃生机。 (4)“每一穗花”的颜色都是“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细致入微的描写,赋予花动态与活力。 (5)“淡淡的香气”,“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香气笼罩,极其形象地写出了“我”精神上的宁静和喜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