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诗词五首》3(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联系背景)
    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羞”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3.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即照应诗题“行路难”也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体
    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
    4.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
    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5.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峭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6.讨论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①巧用历史故事
    ②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③跳跃式的结构
    总之,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老师小结后,转入学习白居易《观刈麦》。
    《观刈麦》让学生根据前面几首诗的评价方法自己分析该诗,老师略作指点:白居易诗歌主题专一明确;叙事和抒情议论相结合,语言通俗,平易近人。
    《渔家傲》
    这首词约写于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庆历五年(1040-1045)间。当时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
    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防御西夏。
    该词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扣准“异”字,极写秋日边塞的风光景物。
    “雁去”紧承“秋来”,“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四面边声连声起”写四处回荡的音响。“千蟑里”点明“孤城”的位置坐落于群山之中;“长烟”“落日”写“孤城”的景色;一个“闭”字写出“孤城”的冷落,警戒气氛。这三句围绕着“孤城”描绘了一幅迥异于中原乡土的“塞下秋来”的荒凉画面。
    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句转入抒情。在羌笛悠悠、寒霜满地的边塞,人们夜不能寐,将军头发白了,战士流下思乡的眼泪。
    全词苍凉悲壮,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四)总结、扩展
    范仲淹的诗词文章都有名篇传诵于世。《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志向和抱负,现今仍为我们所学习称道。记《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写出了对远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整理写边塞风光的诗句并制成卡片。
    3.背诵五首诗歌,能默写。
    (六)板书
    行路难
    李白(唐)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天山(比喻)——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豪迈乐观)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
    上阕:仅写秋日边塞的风光景物——荒凉
    下阕:抒写边塞军旅生活和战士久戍不归思乡之情——悲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