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完。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积累词语。 1、教师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2、学生讨论并归纳,自由发表意见。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 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 萌发 次第 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 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 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以上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象、典雅。 3、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活泼形象? 4、个别提问回答。 (l)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2)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驾飞"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3)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5、提问: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请一个同学 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四、教师小结 课文的第一部分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现象。我门要热爱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A.抄写课前字词。 B.思考练习一。 C、课后练习四。 六、说课精要: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很重要,要对他们高要求,并布置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在学习课文当中提高能力。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的内容要点。 2、学习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 3、了解自然现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课前预习 阅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思考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头作文(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 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下面请几个同学使用下列词语复述课文中关于四季的描述。 苏醒萌发次第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 三、正课(掌握一些自然知识及文章的说明方法) 1.提问: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讨论并归纳: (l)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2)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2.提问:文章第H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