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讨论下面的笑话,导入新课。 有这么个笑话,从前有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开伞铺,大女儿开染访。天晴了,老婆婆要着急,因为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又要着急,因为邓个开染坊的女儿会晒不干布。后来有人来对老婆婆说:"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儿赚钱,天阴了,你的小女儿能赚钱,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开始天天快乐了。 1.本来觉得很伤心的事,换个想法就不同了,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事? 不用展开讨论,不用说得很多,总之还是有的。比如有的同学有同父异母的妹妹,本来觉得她分享了自己的父爱,可一想到别人都没有妹妹,只自己有,不也是很好的事吗? 2、你想老婆婆的忧虑有道理没有?她的快乐是不是源于别人的提醒? 答案不要统一,忧虑当然也有道理。但快乐确实是源于别人的提醒。 3.总结:可见,生活中确实有必要提醒自己及时享受幸福,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身边跑掉。 这个道理有位女作家用很漂亮的语言说出来了,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提醒幸福》。 三、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 提示的内容: A作家说人们总是习惯在提醒中过日子,这种提醒有效没有? 显然,作家说多半没效,这到了第几自然段? 应该是到第9自然段。 B.作家说了很多幸福是什么,最后则说要"激情地享受每一天",举了"春天"时应该怎样,"幸福"时应该怎样,还有那些"所以"打头的段落,当然也是"享受幸福",更应该放在一起。 理解:将课文简要地分为三节,1到9自然段为第一节,IO到25自然段为第二节,26到最末为第三节。也可以把文章最末一段划出来当第四节。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的内容,围绕以下问题学习。 1."提醒"本来是什么意思?这里又是什么意思? 理解:"提醒"本来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之意。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比较,会发现作家讲得还真是那么回事,"提醒"确实老跟着不好的东西,跟那笑话里老婆婆的被提醒不同。 理解:这里的含义不是对灾祸的警告,而是要提醒大家对幸福要珍惜。题目里的"提醒"可以用"珍惜"来替换。 2.作家说的"良宵"与"风暴"各比喻了什么?如果把这种形象化的说法换成直接说理,那又有什么样的结果?、 理解:答案可以不求一致,但要理解"良宵"是比喻好的、美的、幸福的东西,"风暴"则恰恰相反。 不能想象换了以后成什么样子。我们经常所说的"文采"就在这些地方。 3.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的内容。 五、仔细阅读第二节的内容,看作者对"幸福"是怎样解说和定义的。每人至少找出三条。 A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那就是幸福啊! B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 C.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D.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 E.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 F.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在暗淡中降临。 G.贫困中相德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纸条……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H.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J.幸福有时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 K.苦难的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I..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这句话要用数学知识解说一下。) 六、围绕以下问题,学习余下的课文内容。(目标3) 1.回忆《挖荠菜》的对比写法,想想这样写作家想说明什么道理? 理解:通过两代人对"养荣"的不同感情的描写,作家在文章最未表明希望青年一代要懂得什么是幸福,要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2.怎样才能得到幸福?作家怎样认为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总结。 答案可以不唯一,但是作家认为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是幸福,而只有苦过、痛过,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这些意思要有;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