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目标 略 (三)整体感知 找四个学生轮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正音:隘(ài)拈(niān)冀(jì)鄙(bǐ)忱(chén) 2.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3.本文除了赞扬白求恩的精神,还有什么目的?(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四) 教学过程 1.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写一件事,既可以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谈你对这件事的认识,谈这件事所反映的问题,帮助别人认识这件事的意义,明白其中的道理。前者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后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到底用哪种表达方式,要由写文章的目的来决定。《纪念白求恩》 一文主要是赞扬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因此,文章以议论为主,但文中也有记叙的成分。下面我们以第一段为例,分析夹叙夹议写法的作用。 (1)学生朗读第一段,划出第一段的重点句子,并归纳段意。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段意: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向他学习。 (2)什么是国际主义?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 文中列宁的话。这在议论文中是道理论据,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 (3)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写了哪些内容? 记叙。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4)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5)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 不对。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 (6)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殉职”是什么意思? 不对。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7)总结: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以《截肢与输血》为例比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