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背影》(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如果写完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即告结束,好不好?文章末段对于记叙人物、揭示主题有什么重要作用?
    第二组:助写练习
    1.本文主要写了送行时父亲的背影,一个背影写出一个人物来;我们记人时,往往罗列许多材料,外加许多赞语,人物还是站不起来。你认为问题的关键在那里?
    2.写人物的对话是记叙人物的重要方法。本文写父亲的话只有五句,加上来信,才六句话,却十分感人;我们写人物时,常常让人物长篇大论,效果却不好。原因何在?
    3.我们写人物,常喜欢加上“评语”,力求突出人物的什么精神和品质;本文里一句这样的话也没有,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却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是什么道理?
    4.学了本文,你在记叙文写作中受到哪些启发?悟出了些什么道理?
    第三组:作文练习
    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曾深深使你激动过、最难忘的材料,通过一两个重点场面,具体写出一个人物来,使人读了也能受到深刻的感染。题目自拟。
    三组题目分别承担了教学过程中的三项任务:第一组重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达到“取其精髓”的目的;第二组则在读有所得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深入钻研,将读与写连通起来,便于以读促写;第三组则以课文为范例,运用获得的有关知识,具体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从而“落实于写”;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课文有关特点的理解。
    三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安排:
    第一课时,由评议学生的记人作文引入新课,于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解释“背影”词义。然后朗读(或范读)课文,参照提供的注释,疏通生词难句,再根据第一组助读练习题研读课文,写出阅读笔记,课下继续准备。
    第二课时,先教师概说:我们学过的记人文章,通常都以刻画肖像、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或心理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本文却打破常规,别开生面,着力描写活动中的人物背影,并且实实在在地写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形象。
    在作了上述引发之后,便指导学生依次讨论第一组练习题。题目的安排次第并非原文的结构顺序,之所以作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背影”入手,直接剖析描述父亲背影的第五段,然后逆推前几段的铺垫作用,再延及末段的深化作用。这种“中心开花”的分析方法看起来有些“倒行逆施”,但却符合认识过程和作者的构思过程(作者先有了难忘的背影的浮现,再有演述背影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研讨程序,有利于吸取精华,启发思维,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