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3(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显示“问题”在这三句旁]
    提问:这三句与前写湘江秋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自然界中之景物尚且不畏寒秋,互相竞争,况且,我们有生命有灵
    魂的人。
    [赏析]
    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体会这一问显示了作者青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壮
    志凌云。这里是体现了作者借景来抒情的艺术手法。
    [总结上阙]
    作者描写了眼前的秋景,借景抒了自己的豪情,并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四)分析下阙
    上阙是老师串讲,师生赏析为主。下阙的教学采取老师点出关键,学生赏析为主。
    [赏析]
    △“忆”要求学生联系作者的经历,寻找作者到底“忆”些什么,以及提出作者为何
    要“忆往昔”?(意在写“今朝”,回答“谁主沉浮”)
    △“恰”(1)让学生谈谈“恰”这个领字的妙处,让其描绘作者及其革命战友的当年
    意气风发的画面。
    (2)老师重点指出作者青春年少,革命热情奔放。
    [显示一些1925年前作者的经历的图片]
    △“曾记否”三句
    (1)让学生分析“击”、“遏”,领略人物的激昂豪迈。
    (2)老师重点明确作者在这三句中把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推向高潮。
    (3)让学生体会作者“主沉浮”,“到中流击水”的寓意。
    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附: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处境季节]独立寒秋
    湘北北去
    [地点]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