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大家长时间沉默着。最后,一位最受人尊重的先生真诚地握着孟芝的手说,谢谢,谢谢你。你的故事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次最高礼遇。我敢说,从今以后,我们大家生命的词典里都将补充进一个可贵的词儿——羡慕。 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忐忑( )( ): 狼狈不堪( ): 22、第③段“上帝!那里竟赫然张贴着一条标语:热烈欢迎孟芝同志光临指导”一句中的“上帝”二字表达了孟芝怎样的感情?(2分) 答: 23、如果把第④段中“班长告诉我们说,大雪封山的时候,他们上顿下顿全吃兔肉,直吃得战士看见了活兔子都想吐”这句话删掉好吗?为什么?(2分) 答: 24、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简要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 (1)那天采访结束后,一个小战士冷不丁问我道:“你去一号吗?” 答: (2)一想到有12双手曾经为了让我更方便一些而在这里庄严地劳动,我就幸福得直想哭…… 答: 25、怎样理解“我就幸福得直想哭”,“让我的双脚在踏入时感到了微微的颤抖”的情感?(2分) 答: 26、文章的末句“从今以后,我们大家生命的词典里都将补充进一个可贵的词儿——羡慕。”和前文的哪一句话相照应?如何理解这两句话?(3分) 答: 三、作文(30分) 在生活中,许多同学都有过与《山中访友》的作者一样的经历,也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手中的笔,再现你同自然界中某个熟识的“朋友”的一次心灵交汇。 要求:①以《你好, !》为题,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十一.《春》训练一 一.润 宛 yùn niàng 嘹 烘 hè 二.1.zhǎng(涨价) zhàng(涨红了脸) 2.sǎn(零散) sàn(散步) 3.yūn(晕车) yùn(黄晕) 4.cáng(捉迷藏) zàng(宝藏)三.1.欣欣然 2.呼朋引伴 3.花枝招展 4.舒活 四.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 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具体描绘:草(草报春) 花(花争春) 风(风唱春) 雨(雨润春) 迎(人迎春) 第三部分:颂(春) 《春》训练二 一.B 二.1.“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2.“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三.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视觉 5.听觉 6.味觉 《春》训练三 1.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 3.①‖②‖③④ 触觉 嗅觉 听觉 4.和煦 温暖 5.草绿 嫩绿 浅绿 翠绿 6.朦胧:模糊,不很清楚。 感召:感化召唤。7.草绿、嫩绿、浅绿、翠绿、粉色、淡紫色、白色。 最突出的是绿色。 因为绿色象征了春到人间,万物生机勃勃。 8.“一叶落而知秋” 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0.(略) 十二.《济南的冬天》训练一 一.1.jǐ 2.zhe 3.kān 4.báo 二.1.老舍 舒庆春 舍予 现代 作家 戏剧家《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 2.温晴 对比 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下秀美 城外远山 淡雅 暖、清、绿、亮 3.尊严就是翱翔 三.1.不可以。因为若去掉不合实际,济南并没有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 2.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的山的美丽而娇弱,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济南的冬天》训练二 1.zǎo zhù xù cháng chéng 2.济南的冬水 暖、清、绿、亮 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4.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5.拟人 蓬勃的生机 6.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 例句略。 7.温晴 8.xiāo péng pài bō zēng 9.风多:“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风大:“呼呼作响,好象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10.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11.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12.如第二段中提到“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就体现了这一点。 十三.《山中访友》 一.zhī hè fèi 禅 湛 憔悴 二.1.玄奥 2.德高望重 3.津津乐道 4.返老还童 三.1.散文 在山中所见的景物 拟人 2.“我”的活动 热爱大自然 四.1.打 衔 捧 吟 漾 携 2.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 对自然界景物的喜爱3.想像 只写了一种景物——树林 写了许多景物 4.拟人 比喻 排比 例句略。 5.xī sū yì yè hè 6.静能使耳朵听得很深;能使眼睛望得更远更细,还能使心灵更丰富。 7.第一处省略号可补:听见小花在阳光下开放的声音。第二处省略号可补:看见青天上的丝丝白云。(符合情境即可。) 8.⑴“艳”字把阳光照射下的小碎石的亮丽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 ⑵“躲躲藏藏”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苜蓿隐在草间开放的情态。 9.在中午的静谧时分,阳光的照射使一切充满梦幻色彩,一切在静谧中充满着生机、活力。 10.那些软枝子的小草花,一朵一朵正对着离去的蜜蜂鞠躬似的。 11.(略) 十四.《秋天》 一.1.shuò 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2.qī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3.liāo高远空旷。 4.hé 干涸,没有水了。 5. liè 水清。 6.mèi 睡梦。 二.1.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预言》 2.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则体现农家特色;还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这是秋天。 3.⑴农家丰收图 ⑵霜晨归渔图 ⑶少女思恋图 4.松弛闲静、宁静悠远。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1.“飘”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四.(略) 五.1.biān jiù zài bó 2.冷雾、白霜 3.比喻 收起青鳊鱼 悠闲 4.写景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5.“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6.A、明净 B、忠实 C、丰盛 D、严峻 E、勤勉 7.赞美秋天之美 对秋天展开思考,并赞美秋天的勤勉精神。 8.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 使结构完整,内容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中心。 9.《秋思》 10.去掉不好。因为“更”字在此起强调作用,强调在对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最重要的。 11.(略) 十五.《古代诗歌五首》训练一 一.竦峙 碣 dàn dàn xiāo sè mò dī 二.1.哉 咏 2.悬 3.雁 三.1.《乐府诗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政治家 军事家 慷慨悲壮 曹丕 曹植 2.停泊 唐 王湾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氏长庆集》 唐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3.孤山寺 贾公亭 白沙堤 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4.早(或:初) 5.这里用“渐”和“才”准确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花木的生长态势。 6.体现出游春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古代诗歌五首》训练二 一.1.鹊 鸣 2.藤 鸦 3.见 二.1.《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南宋 苏轼 2.词牌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花香、蛙声、星光、小雨、茅店、社林 农村夏夜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散)曲 曲牌 马致远 元 戏曲作家 4.(略) 三.1.互文、对偶 2.对偶 3.拟人 4.对偶 四.1.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第一层:描绘晚秋残景,渲染悲凉气氛。第二层: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心情。 3.C 4.断肠 5.寓情于景(物) 6.萧瑟的秋景是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则是从反面烘托游子乡愁的浓重。 《 古代诗歌五首》训练三 一.赋 诗 词 曲 小说 二.(略) 三.C 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小桥流水人家 五.1.chán lài qìng 2.③②④① 3.C 4.不同。因为这是采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将静谧更充分地表现出来。如:王维《鸟鸣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普及卷 1.hé 嘹 贮 澄 qī 硕 洌 酝酿 峙 2.⑴B ⑵A ⑶C ⑷A 3.清醒 淡泊 坚强 谦逊 积极(或:振奋) 欢快 放得下 云舒 4. ⑴何其芳 栖息 游戏 梦寐 ⑵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⑷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 ⑴触觉 ⑵视觉 ⑶嗅觉 ⑷听觉 6. 朱自清 《春》 7.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花里带着甜味儿。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但我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的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8.上 下 树上的花 地上的野花 上 下 雪野中的花 雪下的杂草 9.艳丽、繁多 滋润、美艳 10.比喻 拟人 11. ⑴相同。都写出了蜜蜂的多与采蜜的忙,侧面烘托了花的怒放,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活力。⑵先抑后扬,以暖国雨的单调,反衬江南雪的滋润美艳。⑶雪野中有色彩艳丽的花草,还可能有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的蜜蜂。 12.yān chù shǔn chōng jǐng diān 13.披 铺 拼 1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5.“这”指代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的红枣。 16.《红楼梦》 林黛玉 北宋 17.拟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 比喻:秋浓如酒,色艳醉人。 排比: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 引用:……不觉想起保尔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18. 如:张继(唐)《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马致远(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杜牧(唐)《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9.赖 腻 恍惚 20.体现了家庭经济的拮据,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1.“父亲不由感动得热泪盈眶。”“父亲一整天都感到心里暖乎乎的”“归心似箭,真想一步跨回到家里” 22.想像只要合理即可。如:从此,中村家发生了变化,贵之君几乎不向家里要钱了,讲话虽然还粗野,但话音里饱含着柔情。父亲和从前一样还是带大马哈鱼,但也有贵之君带剩下的菜。 23.结尾意味深长,“煦煦的阳光”既是当时时令的表现,更由此映衬了贵之君的变化,表现了中村先生家庭气氛的和睦、融洽。 24.(略) 提高卷 1.C 2.C 3.B 4.B 5. ⑴拟人 ⑵拟人 ⑶反问 ⑷比喻 6.食—十 明—鸣 圣—盛 鸡—机 咳—刻 健—剑 乘—成 巾—精 浴—欲 骑—其 7. ⑴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雷声轰响、急雨如瀑的场景,饱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⑵“饱食”二字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丰收之景,“栖息”则拟人化地概括了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营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8.⑴元宵 ⑵除夕 ⑶端午节 ⑷寒食节 ⑸重阳节 ⑹春节 9.kān xiāng tiáo léng 10.变动 变化 变换 11.颜色 秀美 灵动、多彩、淡美 12.空间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13.山腰 山脚 山顶 山腰 多变 14.温晴 诗境 15. ⑴以动写静,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夕阳照耀下雪后小山的色彩美。⑵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山腰中色彩的变换,如梦如幻。 16.(略) 17.补充说明 18.好。原文太罗嗦,改后语言更简明了。 19.比喻、拟人。 “透明迷宫的走廊”是指树叶的脉络。 20.(略) 21.tǎn tè 指心神不宁。 kān 形容十分窘迫的样子。 22.表达孟芝当时为战士们的举动极为激动、感动的心情。 23.不好。若删去就不能表现出战士们对客人们的极为尊重,以及战士们的无私。 24. ⑴“冷不丁”一词表现了小战士希望全班战士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的急不可待及其口无遮拦的稚气可爱。⑵“庄严”一词突出了全班战士为“我”修建洗手间的认真及战士们对女同志的尊重、周到。 25.因为洗手间是特意为“我”一人而修,12个人如此庄严地劳动,表现“我”从未有过的感动。 26. 和“我生命的词典里就永远剔除了一个词儿——羡慕”这句话相照应。 “我生命的词典里就永远剔除了一个词儿——羡慕”:得到如此最高待遇,得到这样的真情、这样的深情,还有什么值得再“羡慕”的呢? 末句:这个故事净化每一个人的灵魂,故事本身就足以使“羡慕”失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