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殷红( ) 矗立( ) 吸吮( ) 憧憬( )( ) 山巅( ) 13、下列词语中,填在第⑴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分别是哪个词?(3分) A、拼 B、组 C、穿 D、披 E、盖 F、铺 答:甲: 乙: 丙: 14、第⑵段的首句“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答: 15、第⑶段中“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一句里“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1分) 答: *16、第⑷段中“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一句出现了两个人物,其中,“林小姐”是《 》一书中的主要人物 (填人名),而“欧阳修”是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第一个空格1分,其余0.5分,共2分) 17、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三种修辞手法并举出例句。(3分) 答:① ② ③ 18、本文对“大自然的秋色”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读完本文,你能否联想起一些与秋有关的古诗词,请把它们默写下来(不少于3句,要求写出作者、朝代)。(3分) 答: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4题。(10分) 悟 ⑴中村家4口人:父亲、母亲,还有念高中的贵之君和念初中的和佳子。父亲已经44岁,是一家小公司的科长。 ⑵父亲近来心事重重。儿子贵之君变得奇怪,他常常以文具费为借口死皮lài( )脸地要钱。因为住房贷款,家庭经济拮据,父亲就从自己些微的私房钱中拿出一点给他,贵之君的讲话却一天天更粗野起来。 ⑶这时,父亲常年使用的饭盒坏了,母亲就买了两个饭盒,一个给父亲,一个给贵之君,也让他带饭吃。 ⑷父亲带的菜每天都是大马哈鱼,鱼块直接铺在饭上。父亲吃饭时,把盖翻过来横在边上,接着把饭上的鱼块移到盖上,于是压着鱼块的那部分饭呈浅黄色。那里是父亲最爱吃的,他特地先吃饭盒四周的,最后吃那一部分。不过,时间一长,他也有点吃nì( )了。 ⑸那时已时5月,天气和煦,春意阑珊。 ⑹父亲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像平时一样从包里取出饭盒,打开盖一看,父亲倒吸了一口气。装菜的夹层里放着酱汁牛肉。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米板上紧紧地铺着一层黑黑的海苔。 ⑺父亲想起很早以前已经去世的母亲用薄薄的红棕色海苔替他做的海苔便饭,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父亲不由感动得热泪盈眶。 ⑻这天,父亲一整天都感到心里暖乎乎的,甚至有些神思huǎng hū( )( )。在回家的路上,他用私房钱买了4只很贵的甜瓜当礼物,而且他归心似箭,真想一步跨回到家里。 ⑼走到大门边时,传来贵之君在发脾气的声音。父亲的心情晴转阴了。走上前时,能清楚地听见贵之君的声音。 ⑽“那样的饭能吃吗?” ⑾好像是借口带的饭菜不行在责怪母亲。父亲不由得心头火起。“今天要和贵之君好好谈谈!”他这样想完后,推开大门。这时,传来母亲的声音。 ⑿“你和你爸爸的饭搞错了呀!” ⒀父亲听见了。原来是这样。父亲顿感兴味索然。 ⒁“我回来了。”他有气无力地说道,打量着两人的脸。母亲一张总是局促不安的脸,一张总是受贵之君责怪的脸。可是,贵之君不同,他的表情显得柔和。…… ⒂煦煦的阳光,如今也洒满在中村先生的家里。 19、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写上正确的字。(2分) 20、小说的第⑷段为什么要较为细致地写父亲吃饭的情形?(1分) 答: 21、父亲“兴味索然”、“有气无力”是照应上文的哪些描写?(1分) 答: 22、请根据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像,把第⒁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全。(2分) 答: 2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煦煦的阳光,如今也洒满在中村先生的家里”这句话?(2分) 答: 24、本文的题目为《悟》,读完全文,你悟到了些什么?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感受。(2分) 答: 三、作文(30分) 本单元中,我们走进四季,感受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请先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写一句话,(如: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吹熟了稻谷,吹红了果实,给大地披上了新装。)并进一步把这句话扩展成一篇500字以上的描写性的文章。 提高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 )(2分) A、唱着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你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 C、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别上你的校徽。 D、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路转溪头忽见。 2、下列解词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玄奥:玄秘深奥。 B、清洌:水清。 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C、寥阔:高远空旷。 舒活:舒展、灵活。 D、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 3、下面句子的朗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用亲切的语气,读出我对蚂蚁的怜爱之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表示语气节奏的停顿。)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表示重读的字。) D、山那边的山啊(升调),铁青着脸(降调),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降调)。 4、找出与课文的句子完全相同的一项( )(2分) A、山朗润起来了,水也涨起来了,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原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就年。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⑴、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 ⑵、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 ) ⑶、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 ⑷、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 ) 6、下面是一些商家的谐音成语广告词,请你为其消毒,恢复这些成语的本来面貌。(5分) 某饭店广告:食全食美 ( ) 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 ) 某啤酒广告:圣气凌人 ( ) 某烧鸡广告:鸡不可失 ( ) 某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 ) 某口服液广告:口蜜腹健( ) 某旅行社广告:坐享其乘( ) 某毛巾厂广告:巾益求精( ) 某淋浴器广告:随心所浴( ) 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 ) 7、好的句子总让人回味无穷,请细细品味以下句子,并谈谈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 ⑴、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⑵、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8、下面这些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节日?请填在句后的括号内。(3分) 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 ⑵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 ) ⑶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 ) ⑷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 ( ) ⑸谁言秋色不及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 ) 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9-16题。(20分) [甲]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乙]济南的秋天是诗境。……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 )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 ),而立刻随着( )。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9、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看( )护 镶( ) 调( )和 棱( )角 10、从下面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乙文画线处的括号内。(3分) 变换 变动 流动 变幻 变化 11、甲乙文写山,都主要写了山的 ,但甲文突出了雪后山的 的特点,而乙文则突出了秋色中山的 的特点。(3分) 12、甲文按 顺序写山色,从“ ”到“ ”到“ ”,再到“ ”,一一展现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突出了雪后山的“妙”之所在。(2.5分) 13、乙文写山色,先写 的松树和树旁黄草的颜色,再写 的黄、灰、绿、藕荷色和 的颜色,然后重点写 的颜色,并突出其 的特点。(2.5分) 14、甲乙两文写济南的山,都是为表现济南不同季节的特点服务的。甲文是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 的特点,乙文则是为了表现济南秋天的 的特点。(2分) 15、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分,每小题1分)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16、请从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精彩的语句,作简要的评析。(3分) 答:我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是: 它精彩在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7-20题。(9分) ①每一片叶子都像一棵树。 ②这是一位名人说过的话,如伏尔泰那样的名人。据说这句话曾经启发一个人开创了一门学科。 ③取一片树叶端详——如杨村或榆树——宛似一株伫立的树,枝干清晰、冠冕丰满。或者说这是树的相片的绿色底版。叶子在心里纪念树,像孩子纪念妈妈。对着阳光看树叶的脉络——即树干的微缩——实如通过的渠,水分多么高兴在透明迷宫的走廊里跑来跑去。 ④树叶还像摇摆不息的婴儿的手掌。如此,每一棵树都是一尊千手千眼菩萨树。树的确是树菩萨,以清凉救人。 ⑤树叶亦如一只只小鸟,伏在枝头。它的纹路像披挂羽毛,在风里,这些羽毛颤抖着,欲飞。当树叶在你面前翻卷时,确如飞不起来的挣扎。 17、第③段有两处破折号,它们都是起 的作用。(2分) 18、若将“或者说这是树的相片的绿色底版”改成“或者说这是树的绿色底片”好吗?请简述一下理由。(2分) 答: 19、第③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中“透明迷宫的走廊”是指什么?(3分) 答: 20、在本文作者眼中,树叶是“一棵树”、是“婴儿的手掌”、是“欲飞”的“小鸟”,你眼中的树叶又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两句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你眼中的树叶。(2分) 答: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1-26题。(17分) 最高礼遇 陈观金 ①朋友们坐在一起神聊,不知怎么就把话题扯到了自己所接受过的最高礼遇上。一个说,某市长给他夹过菜;另一个说,某副省长请她跳过舞。做记者的孟芝淡淡地说:“我所接受过的最高礼遇,说出来也许有人不爱听。” ②那一年初春,我奉命到一座大山上采访一群雷达兵。车开到山脚下,我和司机于背着芹菜、黄瓜、西红柿之类极受战士们欢迎的礼物开始爬那座高入云端的大山。山路难走,我累得气喘吁吁,爬一段就停下来灌一阵子矿泉水。老于逗我说,少喝点水,山上可没有女厕所哟! ③终于狼狈不堪地登上顶峰。12个战士挥动着鲜艳的彩带,高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列队迎接我们。这始料未及的隆重场面惹得我激动万分,我握着那些可爱的战士们的手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这时候,老于捅了我一下,指着营房的方向让我看——上帝!那里竟赫然张贴着一条标语:热烈欢迎孟芝同志光临指导! ④开始用餐了,战士们都不约而同地让自己的筷子避开那些难得一见的新鲜蔬菜而抢着去夹兔肉(他们养着几百只兔子)。班长告诉我们说,大雪封山的时候,他们上顿下顿全吃兔肉,直吃得战士看见了活兔子都想吐。 ⑤那天采访结束后,一个小战士冷不丁问我道:“你去一号吗?”另一个眉清目秀的战士怨责地拽了一下那小战士的衣角,恭敬地问我道:“你需要去洗手间吗?”我的脸腾地涨红了,一下子想起了老于逗我的话。我支吾着,极想说“需要”,但又不知在这地道的“雄性”世界里究竟有没有供自己“洗手”的地方,眉清目秀的战士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热情地给我指出洗手间的所在。 ⑥我走到一个岔路口,不知该朝哪个方向迈步,一抬眼,竟看到一个崭新的指路牌!牌子上面画着一个醒目的大箭头,箭头下用漂亮的楷书写着:女厕所。大概经过了两三个这样的牌子,我顺利来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⑦说出来你们也许不相信,那居然是一个特意为我这个女记者搭建的“洗手间”!虽然不过是“一次性”使用的,但它的选址是那样的安全,建造又是那样的讲究——粗细均匀的圆木围成一个玲珑的圈儿,小小的门正对着一面光滑的石壁。一想到有12双手曾经为了让我更方便一些而在这里庄严地劳动,我就幸福得直想哭,终于明白了那一句“你去1号吗”的突兀问话里包含了多少焦急的期待和莫名的忐忑——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拿心铺成路,还生怕你走上去硌了脚呀!长这么大,我孟芝心安理得地用过多少豪华的洗手间啊,但惟有这一间让我的双脚在踏入时感到了微微的颤抖。 ⑧——真对不起,瞧我,把你们大家都讲得难过了。不过,说句真心话,自打在那座大山接受了那最高礼遇之后,我生命的词典里就永远剔除了一个词儿——羡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