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分课训练(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例题二: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析:此题第一句较客观,意在检测学生抓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而第二问则是一道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因此,答案可以是开放的,可以肯定,可以否定。 参考答案: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 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俄而雪骤( )(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相委而去( )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 公欣然曰( ) 太丘舍去( )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无奕( )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二)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 ,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 。这样写的好处是: 。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训练二 一、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二、 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7、解释加点的字。 遗( ) 夜书( ) 说( ) 尚明( ) 以治( )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
    (三)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秦青、 薛谭:都是秦国著名的歌唱家。 饯:设酒食送。 衢(qú):大路。 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 ( ) 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 B、未穷青之技:尽、全部 C、抚节悲歌:把住 D、响遏行云:阻止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薛谭学讴于秦青 饯于郊衢 A、 B、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有过于江上者 未穷青之技 放之四海而皆准 C、 D、 其邻人之父亦云 人皆贺之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薛谭乃谢求反 其邻人之父亦云 A、 B、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响遏行云 自谓尽之,遂辞归 (歌者)贵在中节 C、 D、 停数日,辞去 抚节悲歌 1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综合能力训练】 普及卷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匿( )笑 脸颊( ) 嫌恶( ) 攥( )着 寒颤( ) nüè( )杀 宽shù( ) dǎo( )告 sè( )缩 jüé( )别 2、根据下列各句意思概括成成语。(5分) (1)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 (2)彼此关系十分密切。形容关系亲密无间。 ( ) (3)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对事情很不重视。 ( ) (4)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 (5)各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 ) 3、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不知所错( ) 无精打彩( ) 林荫大道( ) 再接再励( ) 晃然大悟( ) 相题并论( ) 戒骄戒燥( ) 仗义直言( ) 4、填空。(6分) (1)《风筝》节选自 集《野草》。作者 ,我国伟大的 、 、 。 (2)《羚羊木雕》的线索是 ,作者是 。 (3)《金色花》与《纸船》都是以表达 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前者以 口吻来写,后者则以 的口吻来写,二者在情调上明显不同。 (4)《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彭城人 。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4分)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景物描写 (1)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 ) (2)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 ) (3)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 )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7、借鉴仿写一句,模仿句子的对称美。(2分) 例: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二、 阅读理解。(40分) (一)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0分)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令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而: ) 而有刺两虎之名(而: ) (2)管庄子将刺之(之: ) 管与止之(之: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2)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10、用一个成语概括下边一句话的意思。类似这个故事的成语还有哪些?(2分)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成语: 。还有 (至少写一个)11、故事中管与用什么方法去智杀两虎?(2分)
    (二)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7题。(12分) ①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 ②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③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了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④“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⑥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2、语段①中加点的“不幸”应怎样理解?(2分) 13、语段①中“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哪些事?(2分) 14、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原因是: ,而根本原因是: (2分) 15、语段③—⑤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了 。 (2分) 16、语段③“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一句中的“生”应如何理解?加上引号有何作用? (2分) 17、语段⑤中“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应怎样理解? (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8—26题。(18分)
    家书 胡凯
    ⑴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 ⑵延叔接过信又送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簿簿的一张纸。 ⑶“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菊一字一顿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⑷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⑸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大学念书很忙,没功夫写许多话。” ⑹菊问:“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又喝一盅,瓶里的酒浅了些,延叔脸上也生动了些:“菊写,我说。”
    ⑺菊趴到桌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延叔叹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过头:“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⑻“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九只猪仔。今年价好,涨到七块,有卖头。卖猪仔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⑼“上个月,那只老黑母鸡被隔壁仔崽打断了腿。我心痛了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⑽延叔腮帮子一鼓:“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菊娘赶紧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哥在学校要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让人笑话咱。”菊烦了:“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⑾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对你哥说说。” ⑿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支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支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⒀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去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 ⒁“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式样还挺流行,城里都时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⒂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支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⒃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见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相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⒄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邦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 ⒅信收到。钱就寄。
    18、给下列汉字注音。(2分) (l)攥( ) (2)盅( ) (3)咂( ) (4)愕( ) 19、第⑴自然段中,“……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一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20、第⑶自然段中写“菊一字一顿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的作用是什么?(2分) 21、第⒄自然段中,“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中“哽”应该如何理解?(2分) 22、接到儿子的信后,延叔的心理有哪几处重大变化?结合文章概括回答。(2分) 23、延叔为什么要重写一封信?(2分) 24、文章末尾“信收到。钱就寄”一句照应前文哪句话?(2分) 25、试分析文中大学生的形象。 (2分) 26、文中大学生的做法伤透了父母的心。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呢?(2分)
    三、 写作(3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想起它,就有温暖、舒适、轻松的幸福感觉;每个人都爱 己的家,离开家,就有无限的牵挂、思念和渴望…… 请你以“家”为题,抒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字数500字左右。
    提高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笑柄( ) 繁衍( ) 内疚( ) 树杈( ) 犄( )角 内jiū( )分qí( )花bàn( )荡yàng( )宽shù( ) 2、 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5分) (1) 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 ) (2)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 (3) 形容病危,或借喻事情不可挽回。 ( ) (4)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 (5)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 3、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字,在( )写出正确的字。(2分) (1)他那时大慨十岁内外罢。 ( ) (2)早的山桃也多吐雷。
    (      ) (3)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极杂物的小屋去。 ( ) (4)灰黑色的凸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 ( ) 4、按要求写成语或俗语。(至少写2个)(2分) (1)表达愉快心情的: (2)成语中带“苦”字的,如:苦心孤诣、
    5、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的一项是( )(2分)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 然不算重; ,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 B、儿子毕竟很胖,即使幼小 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 D、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6、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2分) 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8、借鉴仿写一句,不可重复相同的内容。(2分) 例句:父亲一棵树,一棵伟岸的树,为我遮蔽风雨。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9—12题。(10分) 曾子之妻之①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④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⑤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子,是教之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之:动词,到,去。 ②、女:女通汝,即你。③、彘(zhì):猪。  ④、婴儿:孩子。 ⑤、知:智慧。
    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女还(回来) B、顾反为女杀彘(返回) C、特与婴儿戏而(开玩笑) D、遂烹彘也 (烹调) 10、下列加点的“之”,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11、 曾子之妻之市(她,指曾子的妻子) ②、其子随之而泣(她,指小孩的母亲) ③、曾子欲捕彘而杀之 (它,指猪) ④、妻止之曰 (他,指曾子) ⑤、听父母之教(的) A.① B、② C、②④⑤ D、③④⑤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今之欺之,是教子欺也。 (2)、母欺之而不信其母。 12、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2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8题。(12分)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果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3、 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她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2分) 14、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妈妈的 描写,表现了她 态度。 (2分) 15、“屋子里静极了”说明了什么?(2分) 16、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有什么不好?(2分) 17、“我”为什么推开妈妈的糖盒?试作简要分析。(2分) 18、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倾向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6题。(24分) 小学同学 ⑴现在我仍记得起那个得肺病的孩子,那个苍白瘦弱身体发软的小学同学。他坐在我的座位的后边,那个位置使他的脚经常穿过课桌的空当踩到我。上课的时候我听得最多的不是教师讲课的声音,而是他咳嗽的声音、吐痰的声音。因为他的肺病,班里的孩子都拒绝跟他玩,拒绝跟他讲话,所以我总记得他一个人坐在那个角落里,目光散漫而空洞。 ⑵但是他每天都要找我一起上学,他把我看成是朋友。我们居住的地方实际上相距很远,但他总要绕道去我家喊我上学。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他一边尖着嗓子很用劲儿地说话,一边不停地往地上吐着痰。他背着一只蓝花布制的书包,里边装着几本书,分量并不重,但他总是塌着腰,不住地咳嗽,一副力不能支的样子。
    ⑶人多的时候我就有点不喜欢他了。因为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我顺势而行,也故意和他拉开了一点儿距离,他却不能觉察,依然热情地靠近我,执着地诉说着什么,但那时我已觉得是聒噪了。 ⑷有时我看见他吐出的痰里有血丝,有时吐出的又干脆是血,他总是把那些东西吐到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一页纸上。老师不允许随地扔果皮和纸屑,所以他的课桌里堆满了那种纸。 ⑸大家都觉得他脏,嫌恶地看待他,很少有人愿意接近他,他总是处于很孤独的境地。 ⑹一个群体对一个个的疏远孤立是可怕的,它让人丧失正常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那时我很清楚地看到一个群体对个体拥有的那种权威优势和主宰力量,看到个体在这种力量的威压之下的胆怯和软弱、自卑和无助。在学校,他像一只幼鼠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⑺但他功课却是极好,各科均在前列,几何学这门被我们认为最头疼的课程他学起来如鱼得水。数学老师每次发问,他总是是率先举手,答案总令老师满意。他是试图以此建立自信,以此赢得他人的善意和友爱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使更多的同学敌视他,他发言完要坐下时,凳子就被人从后边抽出去,结果他跌到地上,引来满堂的哄笑,笑声中充满报复的快感和阴谋得逞时的狂欢。 ⑻人很容易就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实际上我并不怎么反感他,但在人群中我对他的态度就变得暖昧不清,我虽然知道一个人在艰难时刻对友谊的需要,一份友谊对他是一种怎样的支持和温暖呵,但我就是不能当众给予他这一份友谊,我甚至当众也参与对他的起哄、攻击和迫害,参与拍手和哄笑。我冷漠甚至残忍地看着他受伤害以后那绝望的目光。
    ⑼他是班里缺课最多的同学,有时上午的课程还没完,他就背书包走了,下午就不来了,有时则是好几天不来,老师也很不满意,他来了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他,那些语言的利器不容躲闪地飞向他。这种时候他也不解释,垂着头发稀黄、面色苍白的脑袋,那细弱的脖子如同秋天枯萎的瓜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