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达标练习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历史的道路,…………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____ 崎岖____
    2.“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
    3.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一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什么诗句呢?
    5.第二段中的两个“其”字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6.第三段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和两个“趣”?
    7.仿写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_______________
    1.文中用了很多的比喻,请举例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9.土地的誓言
    四.用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
    当……的时候,当……的时候,当……的时候,我想起……我想起……我想起……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3.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4.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取“白桦林”“蒙古驹”“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作为描写对象吗?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炽痛:②亘古:
    2.指出文中加“?”的词语各指代什么内容?
    ①她:②这种声音:③这个:
    3.请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4.作者在这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绘的?
    5.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这一联想准确吗?为什么?
    6.文中“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者之间有什么细微的差别?
    7.将下列句子改为肯定的陈述句,并谈谈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唤我回去。
    8.理解下列各句的含义
    ①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
    ②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9.文中应用呼告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念、眷恋,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1.有人认为课文中有些词语排列过多,可以删除,你的看法如何呢?
    2.课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作者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
    10.木兰诗
    多义字辨析
    市: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将: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帖: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机:不闻机杼声
    万里赴戎机
    四.解释
    1.木兰当户织______
    2.昨夜见军帖______
    3.旦辞爷娘去______
    4.万里赴戎机______
    5.朔气传军柝______
    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
    7.出郭相扶将______
    8.出门看火伴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
    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
    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
    爷娘闻女来,出……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
    2.填出相应的动词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5.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6.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1.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如何理解本诗详略的处理?
    11 .邓稼先
    三.词语填空
    当之无_ 死而后_ _然不同 知人之_盖世无_ 德高望_ 公而忘_ 两_清风
    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
    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
    ………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1.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材料说明:本文作者具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
    2.试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及作用。
    九.读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杨振宁和周润发同机抵达上海机场。周润发一下飞机,就被无数的歌迷影迷团团围住,拍照、送鲜花、请求签名……热闹非凡。一位工作人员对身边的青年说:“杨振宁也在这架飞机上!”有青年问了一句:“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仿写:
    例: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仿写: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闻一多先生还……
    ……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4.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5.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7.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七.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四.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你们竟敢到兽穴来抓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到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1.“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笔下的贝多芬,主要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3.贝多芬超出常人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文章怎样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人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
    ……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2.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3.“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什么原因?
    4.段③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5.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6.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7.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音乐观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在下面。
    1.作为一个音乐家,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双聪慧的耳朵,而贝多芬却没有,他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请试着谈谈你的理解。
    2.贝多芬曾说过:“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联系课文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他怎样的生命力量?给你什么人生启迪?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本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了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2.本文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
    接着来的是左拉。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
    ……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1.这段文字刻画了谁的形象?抓住他什么特点来写?
    2.这段文字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左拉的形象?从中看出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3.结合全文看,对左拉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会有这种安排?
    4.“他就变得忧虑起来。”说说他为什么而忧虑呢?
    5.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带有怎样的感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