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 (90分钟 120分, 其中卷面5分) 题号一 二三四卷面等级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确凿( ) 蓦然( ) 玲珑剔透( ) 反省( ) 炽痛( ) 沉淀(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洗zhuó ( ) xié( )取 xī( )利 lán( )语 tān( ) 塌 默qì( ) 3、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语的意思:(4分) ①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里赴戎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镜帖花黄。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是应用语言的第一步,请你仿照例句补写一句话(3分)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仿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 。 5、法国作家 的小说《最后一课》以 (人物)的口吻为我们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 地区遭受普军侵占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形象是 。(3分) 6、综合性学习(4分) ①在《漫游语文世界》的语文综合实践中,小明搜集了这样一条广告:“XX药片,使您口服心服”。这里 使用了“口服心服”,请指出两个“服”字在广告中的不同意思。(2分) 第一个“服”的意思是( ), 第二个“服”的意思是( ) ②、在《黄河,母亲河》的语文综合实践中,你一定搜集到了不少有关黄河的诗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外积累:(12分) 1、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 。 6、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___________________;不学,__________________。 7、“在她没到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这是高尔基在谈到自己 某一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时写下的话。你知道“她”是哪部作品中的什么人? 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她”的性格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 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 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为学>) (乙) 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 而已耶?(<伤仲永>) 1、解释划横线的字词意思:(4分) ①卒于鲁也传之 ②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④贤于材人远矣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①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译文: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3、(乙)段文字中揭示方仲永“泯然众人矣”关键的一句话是 。(用原文回答)(甲)段文字中说明“聪敏之人”也会沦为“平庸”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 4、(甲)(乙)两段文字说的都是读书求学方面的事,你读了之后有怎样的启发,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 一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8分)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 案读书者专注而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