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初一政治治消费者的权益测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C
    10.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每个公民都应学法、用法
    C.每个公民都能用法护法,就能推进我国法治进程
    D.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等成年了再学法也不晚
    解析:注意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显然D项观点错误,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律己,也是我们对当代中学生的要求,这也是中学生完成任务之一。培养法律意识、提升法制观念必须从小做起。
    答案:D
    11.中学生王某到×××副食品店买了一瓶水果罐头,食用后,觉得恶心呕吐,急忙到医院检查治疗,证明是食用过期变质的水果罐头所致,花去了550元的医疗费用。王某于是随同家人到该商店要求赔偿损失,却遭到商店店主的拒绝。
    (1)店主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2)假如你是王某,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简答题,主要考查阅读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所涉及的问题。其次,依问作答,紧扣课本。本题的第(1)问是直问式,根据所学知识,店主侵犯的是人身、财产安全权及依法求偿权。第(2)问是开放式,可围绕强化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组织答案。
    答案:(1)店主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两项权利:①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②依法求偿权。
    (2)可以采取下列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①可以到消费者协会投诉;②到工商管理部门投诉;③到政府有关部门寻求解决的途径;④到人民法院起诉。
    12.中学生小明在老人节那天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奶奶买了两瓶安神口服液。奶奶喝了一支即感到有些恶心。小明详细研究其包装,发现自己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小明十分愧疚。奶奶说:“你的孝心我领了,我不喝了,自认倒霉吧。”父亲不同意奶奶的看法,并十分气愤地提出了对此事的处理意见。小明听后对奶奶和父亲的意见都不赞成,他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说服了奶奶和父亲,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使这件事得到圆满的解决。
    请根据上述材料推测小明和父亲对此事处理意见分别是怎样的?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说服奶奶和父亲?
    解析:作为消费者我们都可能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该怎样做呢?明智的选择就是依法维权。材料中父亲的意见只会有两种可能,或是完全用非法手段,或是既有合法手段也有非法手段,不可能是完全合法的手段,这根据材料的具体描述可知。回答时注意开放思维,提出正确可行的方案。
    答案:(1)小明的意见:和店主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到消协投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再不能解决就到法院起诉。父亲的意见:找人把店主打一顿,把钱要回来,或者先协商,如果不同意就用武力解决。(父亲的意见有两种可能,或是完全用非法手段,或是既有合法手段也有非法手段。)
    (2)此问要根据以上推测,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回答。如:奶奶的说法不对,因为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我们要依法保护,不能忍气吞声,否则,制假售假者会更嚣张;父亲的说法不对,因为这是用非法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也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综合我发展
    13.据有关报道:从南方贩运来的香蕉,大都七八成熟。小贩们廉价批购后,在还没有成熟的香蕉表面涂上一层含有二氧化硫的催熟剂,再用三四十度的炉火熏烤后藏置,一两天时间香蕉全变成了个大、色黄、惹人喜爱的“上品”了。结果1.5元1千克进的货,催熟后要卖到4元左右1千克。七八成熟的西瓜,摘下后用针管向瓜内注射红色自来水,切开瓜瓤鲜红,还增加了重量。
    (1)如果你嘴里吃着这样的香蕉和西瓜,你会怎么想呢?
    (2)为了杜绝这类水果上市,你认为该怎么做?
    解析:从法律、道德方面评析上述经营者的行为,自己遇到此类事情的正确做法等角度展开第(1)问的回答。第(2)问杜绝此类现象的措施,从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经营者提升法律和道德素质、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等角度回答。
    答案:(1)部分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欺骗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的权益,这种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提醒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一旦购买了上述的水果,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要增强经营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有关的部门加大对此类事件的打击力度,对不法的经营者依法予以打击,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和谐消费的氛围;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
    14.案例一: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假药事件,截至2010年5月22日已造成9人死亡。目前,“齐二药”制售假药的成因已初步查明,涉及的相关药品得到了控制,受害病人正在积极救治当中,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拘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认真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案例二:
    阅读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案例一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2)案例二“上帝”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3)从以上案例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解析:回答第(1)问,要仔细阅读材料,联系课本知识点进行回答;案例二是通过一幅漫画来表达的。看懂漫画含义,这是答好本题的前提。通过消费者的表情和语言,以及汗流满面的售货员,我们可以看出是消费者故意刁难售货员。了解了这些,我们自然会想到教材中所说的,消费者不仅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样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想到这里第(2)问就很简单了。第(3)问谈启示,是在前两问基础上的提升,主要通过两则案例得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应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答案:(1)案例一侵犯了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公平交易权。
    (2)不对。作为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例如,到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