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检测试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周王自称天子,由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诸侯往下也按同样原则把本封地内的民众和土地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士。士以下没有土地、不再分封。请填写完整
    二、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探究
    制作材料代表性生产工具优点与缺点
    木、石、骨、蚌
    铜、青铜很少用于农业铜珍贵、质地软、青铜虽硬,但比较脆,易断
    铁
    填上表后,分析:
    ①使用木制、石制工具时,奴隶怎样才能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
    ②古书上把这种大规模的耕作叫做“ ”,铁制工具和 使用并推广后,生产效率提高,还需要奴隶们进行大规模的耕作么?
    ③如果奴隶主仍然残酷剥削奴隶,奴隶们会有生产积极性么?
    ④如何调动奴隶的积极性呢?
    奴隶主开始改变剥削方式为 承租人对小部分收入支配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⑤史书上把这种情况叫做 , 。可见,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 逐渐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 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在这种剥削方式中,劳动者不在称为奴隶,而叫 ,那些开明的奴隶就成了新兴 ,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小导游:
    联系世界古代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的湮废,写一段历久不衰,永葆青春都江堰的导游词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调研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开卷考试。
    题型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一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入相应的序号下。)
    春秋时期的鲁国初税亩和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学会建造房屋
    2. 在下列远古人类中,还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到“小国寡民”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4.战国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 )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5.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在全国推广最早开始于( )
    A、西周分封时 B、齐桓公称霸时C、商鞅变法时 D、秦始皇统治时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汉字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B.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 D.大篆形成于西周的晚期
    7 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器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普遍推广 C.水利的大量兴修 D. 荒地的不断开垦
    8 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同学们应该查阅(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庄子》
    9 下列项目不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  )
    A.兴办“私学 B.“温故而知新” C.“仁”的学说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0.这些变法的最大作用和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后果是( )
    A.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出现了新的阶级,形成了新的阶级关系
    C.改变了国家的落后面貌
    D.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1.造成变法局面出现的根本因素是( )
    A.奴隶已经缺乏劳动兴趣
    B.铁制工具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
    C.地主阶级迫切要求上升为统治者
    D.社会环境优越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请根据有关叙述回答12-13题。
    12.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本质的理解是( )
    A.我国封建经济出现一次飞跃
    B.无正义战争,所有战争都是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封建制度诞生和确立
    D.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不断举行起义
    13.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大国不断兼并小国。为了生存,各国在人才问题上采取几乎相同的态度是( )
    A.把人才当作食客,收养起来 B.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启用人才
    C.大胆使用来自他国的人才,进行社会改革
    D.将来自他国的人才赶出国门
    1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开始崩溃。这种状况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是( )
    A.各诸侯国普遍实行变法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土地制度已从根本上改变
    15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是 ( )
    ①种植粟②能制造陶器③种植水稻④挖掘水井⑤发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⑤
    16.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7.在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
    A.这是一种进步 B.无所谓进步与退步 C.这是一种退步 D.进步与退步交织在一起
    18.传说中的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在位时,我国的原始社会走向了尽头( )
    A、尧 B、舜 C、禹 D、启
    19.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叫 ( )
    A. 人殉 B.人祭 C.人牲 D.殉葬
    20.奴隶主死了,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叫 ( )
    A. 人殉 B.人牲 C.斩首  D. 祭祀
    21.下列关于夏朝社会经济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使用青铜酒器和兵器 B. 用粮食酿造酒C.有雕饰美观的玉器 D.用铁制造农具
    2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3.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 )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24.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是 ( )
    ①食物太少;②工具简陋;③生活环境险恶;④由母系血统维系的群体不易分开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5.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
    ①采取磨制和钻孔的技术制造石器;②使用弓箭;③懂得人工取火;④按血缘关系组成固定的集体;⑤开始用简单的语言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二、辨析题:(12分)
    26.〖A:孔子教育风范填写〗:(6分)
    孔子认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对象:
    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针对性地对他们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克服不足。
    ——教学方法: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反复学,加深认识。
    ——学习方法:
    〖B:孔子讲学历史短剧编写〗:
    众弟子:孔先生早!
    孔子:(摇头,叹气)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好天下,我认为只有两个字——“仁”和“礼”!
    弟子:(拱手问道)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
    孔子:(点头,微笑)提的好啊!“仁”就是 。
    “礼”就是 。
    弟子:弟子不明白,怎样才能做到“仁”?
    孔子:仁者爱人。正所谓“己所不欲, ”。才乃仁也。
    弟子:请问怎样才能做到“礼”呢?
    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加强个人修养,人人循规蹈矩,岂不天下太平!
    三、材料解析题(12分)
    27.阅读材料: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材料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答:(1)以上三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说的?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4分)
    (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分别说明他对学生是怎样要求和教育的?(6分)
    (3)他是我国古代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计28分)
    28.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9.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1)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2)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3)商鞅的行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秦统一的背景,能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
    2.掌握了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3.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认识了陈胜、吴广起义打击秦朝的残暴统治。
    5.知道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
    A.长平之战 B. 楚汉之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秦统一全国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B.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3. 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 )
    A. 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 公元220年 D.公元221年
    4. 秦国先后兼并的国家是:( )
    A.赵—魏—韩—楚—燕—齐 B. 楚—燕—齐—赵—魏—韩
    C.韩—赵—魏—楚—燕—齐 D. 赵—韩—魏—燕—楚—齐
    5.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
    A.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6.能反映上题中农民起义的壮举的成语是( )
    A.破釜沉舟 B 背水一战 C 纸上谈兵 D 揭竿而起
    7.下列有关秦朝疆域广阔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到东海 ②西到陕西西部 ③北至长城一带 ④南到南海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下面列举的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 )
    ①垓(gai)下之战 ②河套争夺 ③巨鹿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①
    9.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 楚汉战争 C 长平之战 D 垓下之战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 )
    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 善于用人 C 军事力量强大 D 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
    二、课堂回顾
    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 “第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农民斗争仍在继续,项羽大败秦军而刘邦趁机攻取咸阳,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当皇帝展开了楚汉战争。”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3.“有人认为如果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为对么?如果你不赞同,请尝试用两个字反驳上面的观点。
    4.你有没有发现材料二中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什么变化?
    2.问答题:
    “秦王扫六合”多雄壮啊,然而你知道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么?你能感受到“诸侯尽西来”所引发的伟大历史意义么?
    三 课堂延伸
    1.难得“谜”糊——谜语四则
    ①口述捷报 ②姑苏城外平原大
    ③鹅绒围巾 ④鞋子去底
    2.歌词对对碰:
    《霸王别姬》—项羽见到大势己去大半,心灰意冷下对着虞姬道出∶
    “力霸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西归途径故乡沛县,与父老乡亲宴饮,席间而唱: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两位起义军的领袖,都没有多少文化,但发自肺腑的两首歌词,或悲哀怅凉,或气度恢弘,堪称不朽的文学作品。请你把歌词作一对比,对这两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作出简略评述。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郡县制的建立,统一车轨、文字、货币与度量衡。
    2.认识了这些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3.理解了历史人物与他们的时代使命的关系。
    4.学会了把具体的历史人物放在具体历史环境中去分析、评价。
    [课堂同步练习(A)]
    二、课堂训练
    〖选择题〗:
    1.2002年1月1日,欧洲正式起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欧元的使用与秦始皇统一货币相同点是:( )
    ①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②为了方便流通 ③建立统一的市场 ④增强货币的竞争力
    A.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2.一法度蘅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这反映谁的治国之道( )
    A.商鞅变法 B 秦始皇建立集权 C 汉武帝大一统 D 曹操北方改革
    3.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采纳战国时期各大思想家中哪家的治国之道(以法治国) ( )
    A.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4.战国时期,一个人到诸国旅游,语言不通,带的外汇用光了,可能发生寸步难行的困难。依据上面情况你认为下列讨论不正确的是( )
    A.文字不统一使人们交流困难不利于文化传播发展。
    B.货币、度量衡不统一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阻碍。
    C.文字、货币不统一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会给政令推行造成很大困难。
    D.保持各国文字、货币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自己文化的保全。
    5.下列战国各国钱币配对正确的是( )
    A.秦—圆形圆孔钱 B 楚国—刀币 C 燕齐—布币 D韩赵魏—蚁鼻钱
    6.秦始皇为了政令推行文化交流,规定以哪种文字作为标准,颁行天下(  )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大篆
    7.「秦始皇将国家车距定为六尺,分天下为36郡,迁天下豪富12万到咸阳。」,上述这些措施与秦始皇深信哪一种思想有关?(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8.《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
    A.统一文字 B 焚书坑儒 C 兴文字狱 D 诛尽百家学者
    〖试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两题〗:
    1/丞相 2/太仆 3/太尉 4/典客 5/太监 6/御史大夫 7/卫尉
    9. 秦的「三公」是指:( )
    A 1、 3 、6 B 1、2、5 C 1、6、7 D 2、3、6
    10.秦的「九卿」包括:( )
    A.4、5 B 2、3、5 C 2、4、7 D2、4、5、7
    二、课堂回顾
    1.辩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吴起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不断兼并邻国土地。公元260年,秦巨鹿之战后,其他六国无力抵御秦国进攻。公元前230年先后兼并赵、魏、韩、楚、燕、齐,建立统一国家。而后秦王采用“皇帝”称号,在中央设立宰相、太尉、御史大夫,由皇帝任命;在地方设立郡守、县令,由上级任命。国家通过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次后历代王朝基本没有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错误并改正
    例:错误 吴起变法 改正 商鞅变法
    ⑴错误 __ 改正__
    ⑵错误 __ 改正__
    ⑶错误 __ 改正__
    ⑷错误 __ 改正__
    ⑸错误 __ 改正__
    ⑹错误 __ 改正__
    ⑺错误 __ 改正__
    2.问答题
    小林侃侃而谈秦始皇的功绩,在一边听的你能复述他讲的内容么?(提示:听是学习的重要一环,听清听懂听出问题,才能有效地锻炼你的思维)
    三 课堂延伸
    吱喳乐园——“假如你是”
    1.如果你是客卿,你会留在秦国为秦王嬴政效力吗?试抒己见。
    2.假如你是战国时之人才,而你只可选择为六国其中一国效命,你会选择成为哪一国之谋臣?为什么?另外,你会建议该国国君如何应付秦的威胁?
    3.如果你是秦王嬴政在位时的人民,你会支持他发动战争,统一六国吗?为什么?
    4.战国时的秦是一个势力正迅速扩展的国家,并颁行了很多相应之措施,
    你知道秦国百姓会受什么措施的影响吗?
    5.秦始皇成功统一天下的众多原因之中,你认为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试抒己见。
    6.秦始皇增加了皇帝权力,使皇帝成为国家内拥有最高权力的人,你认为这个做法恰当吗?试抒己见。
    7.假如你是秦始皇的谋臣,除了修筑长城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可防御匈奴的入侵?
    8.假如你是秦始皇,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一统国家,你会颁布什么措施去巩固这个继乱世而兴朝代?
    9.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引起人民反感。你有什么方法可助他既统一思想,又不会引起反感?
    10.如果你是人民,你会否赞成废井田而实行土地私有制?
    11.历代史家对秦始皇均有不少抨击。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为自己平反?
    12.你认为封分制还是郡县制是较为理想的地方制度?试抒己见。
    13.《史记•秦始皇本纪》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上文指出不行封分之弊处,你同意吗?试抒己见。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
    2.了解了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
    3.认识统一能够促进国家强盛。
    4.学会用比较方法对比“秦王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接受了( )的建议。
    A 董仲舒 B 刘濞 C 晁错 D 主父偃
    2.近有学者评道:「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反映汉武帝什么功绩?( )
    A.北伐匈奴安定边疆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削弱封国势力 D 强化监察制度
    3.西汉“大一统”这一历史概念的核心是 ( )
    A.“大一统”即管辖疆域的大统一
    B.由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而提出
    C.皇帝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天下臣民皆听命于皇帝
    D.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4.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 ( )
    A.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     B.分割后的各小王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C.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  D.节省了政府开支
    5.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
    A.社会十分贫困 B.秦朝灭亡教训  C.大臣陆贾的建议 D.刘邦远见卓识
    6 通常我们说到汉武帝以前的帝王某一年代时,以某皇帝称号加上其在位年数来表述,如称秦始皇元年。( )即位以后,正式设立了年号,用一个吉祥好听的词命名。
    A.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明帝 D 汉献帝
    7.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 )
    A.太学 B.郡学 C.官学 D.府学
    8.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A.御史大夫 B 刺史 C 司立校尉 D 宰相
    9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它的意思是( )
    A.凡是不属于六种技术的科目、孔子的学术,都加以禁止,不使他们发展。
    B.凡是不属于六种艺术的科目、孔子的技术,都加以禁止,不使他们发展。
    C.凡是不属于孔子儒家学术范围之内的学说,都加以禁止,不使他们发展。
    D.凡是不属于孔子所提倡的技艺的科目,都加以禁止,不使他们发展。
    10.秦王朝没能像秦始皇期望的那样“传之万世”仅仅十余年就被一个新王朝—汉朝取代,下列不是汉朝应该吸取秦亡的教训的是(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