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目标 1.理解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2.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概念及意义 (二)技能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及意义。 2.教学难点: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小组竞争法) 怎样理解人体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请同学们以糖类、脂肪、蛋白质为例分析它们在体内消化、吸收、运输、合成、氧化分解的简单过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请各小组同学分别代表一种物质进行分析,看哪个小组回答的最好。这样既理解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时也为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作好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 1.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1)区别:同化作用合成自身的物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分解人体自身物质,释放能量。 (2)联系 ① 在人体内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同时进行。 ② 异化作用所分解的物质,正是同化作用所合成的物质。 ③ 同化作用过程中所需能量正是异化作用所释放的能量。 对于第三点教师应作解释:人体内物质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运输时都需要消耗能量。 最后得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过程,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新陈代谢。 2.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意义 (1)通过对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相互关系的分析,学生们已不难理解为什么说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是不一样的?也很自然地理解了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旧物质的交替,至于能量的转变,由于上一节课已做过了实验,在此也可以理解。至此,得出新陈代谢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新陈代谢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教师有必要特别强调一下,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而能量代谢是伴随物质代谢而进行的。 (2)意义: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3.人体内能量的变化 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能量的贮存。 公式中能量的贮存表现在物质变化中就是有机物的积累,体现在身体上的变化就是体重增加,人变胖,这个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直观,建议在分析时将公式改为: 能量的贮存=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 当能量的获得大于能量的消耗时,能量的贮存为正值, 当能量的获得小于能量的消耗时,能量的贮存为负值。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加以巩固: (1)为什么久病的人会变瘦? (2)进食过多,人体容易发胖的原因是什么? 最后分析少年儿童、老年人、成年人的新陈代谢特点。 (三)巩固提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