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一战前夕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一战前夕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关系
    贵州 曾祥明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德、法、俄、奥匈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那段历史,是一部激烈争夺霸权的历史。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
    19世纪中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争夺霸权计划。英国妄图建立“更大的不列颠”帝国,目标指向全世界,夺取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后起的德国企图建立“大德意志”或“中欧帝国”,它将包括奥匈帝国、巴尔干半岛、西亚、波罗的海沿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比利时以及法国的一部分,以及英、法、比、葡的海外殖民地,太平洋地区和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地都是它侵略的对象。法国在“复仇主义”的口号下,首先要求从德国手中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进而侵占德国的鲁尔矿区,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沙皇俄国这个欧洲和亚洲的野蛮、残暴、反动的堡垒,一贯抱着它“从不改变、从不忽视的目的──俄国的世界霸权”。
    奥匈帝国的计划是首先使塞尔维亚变为自己的附庸,巩固它在巴尔干半岛东部和西部的统治地位。意大利的目标是在地中海建立自己的霸权,因此要侵占的里雅斯特和阿尔巴尼亚,瓜分小亚细亚及非洲沿岸地区。美国的称霸计划是首先在西半球确立自己的优势,把占领加勒比海作为独占西半球的起点,并以菲律宾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和东亚。日本则以霸占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作为自己的侵略目标。
    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殖民地范围不断扩大,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但是英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上英国自身在经济结构方面不作积极调整,未能全面采用科技革命的新成果,一味依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经济,因而被后起的德国超过了。德国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它不仅在欧洲商品市场上同英国竞争,而且主要在殖民地问题上同英国的矛盾日益激化。在亚洲,德国计划修建“三B铁路”已威胁到英国在印度的势力范围,在非洲,德国的“赤道非洲帝国”计划与英国的“开罗—开普敦”计划针锋相对,于是英、德竞争成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欧洲大陆的矛盾加剧:普法战争后,德、法之间在欧洲的矛盾十分尖锐;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西欧和中东的霸主地位,法国力图“复仇”,而德国为了遏制法国,不但实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而且还扩军备战,准备在新的战争中打败法国。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俄奥矛盾的激化: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二十世纪初,巴尔干半岛仍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1912年塞尔维亚同保加利亚建立起反土耳其同盟,但是巴尔干半岛的民族统一运动一开始就因帝国主义列强的插手而复杂化。德国为维护它在土耳其的利益,就站在奥匈一边,支持土耳其,干扰巴尔干半岛的民族统一运动。沙皇俄国企图通过巴尔干战争来达到削弱土耳其,因此站在巴尔干同盟方面。英法不愿德奥势力在巴尔干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俄国。于是巴尔干半岛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最终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和战争的火药库。
    由于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列强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这个转折的特点是出现了新的分化与组合。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最终导致了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
    作者简介:曾祥明,贵州省黎平二中历史教师,县兼职教研员。注重教学探究,有700多篇论文发表于报刊杂志或获奖,教学课件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二等奖。《辛亥革命在黎平的社会氛围》一文被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