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册 > 考点知识点解析 >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山东省高密市开发区朝阳中学 张书英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佛教的传入是秦汉时期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结果,道教则来源于我国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因此,这两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佛教和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2)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我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传统,到西汉时期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并为后世史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代表。司马迁修成《史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的繁荣与国力的强盛为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司马迁的史学家传和个人的不懈努力是《史记》得以修成的直接原因。《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为研究西汉之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典范;同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更成为历代史学家修史所遵循的原则。此外,《史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反映了西汉时期传记文学的发展。鲁迅因此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宗教传播的原因:宗教教义的欺骗性,麻痹了人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斗志;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需要,因而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扶持。
    ①关于佛教的传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结合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使学生对佛教的传入形成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同时,简要介绍佛教的起源和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秦汉时期的阶级矛盾引导学生理解统治者支持佛教及佛教得以传播的原因。
    ②关于道教的兴起,在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讲清下列几个问题:第一,道教是我国古代民族宗教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此可补充介绍先秦时期神仙方术的情况以便于学生理解。第二,道教的学说综合了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老子只是一位思想家,并非道教的创始人。道教的思想虽然吸收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但与道家思想存在着重大的差异。道教尊老子为创始人是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第三,道教的主张符合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求,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得到广泛的传播。教师可补充介绍秦始皇、汉武帝为求长生不老而进行的迷信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宗教的影响
    佛教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时产生。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宗教本身的麻痹作用,特别是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大力提倡,佛、道两家都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佛教发展更快。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的影响最大,对中国的影响也较深,甚至儒家思想也吸收了佛教的精神。由于儒学与佛教之争、佛教与皇权之争、佛教与道教之争和佛教与地主经济利益的冲突,特别是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牢固,任何宗教都没有取得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古代宗教的内容,要以国家的宗教政策为指导,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平等,对宗教思想和活动的评价,要做到合理和公正。
    三、学法指导 
    1.表格归纳法。本课内容涉及比较多的学科,而且各子目涉及的知识相对独立,可以设计如下表格让学生填写:
    

    

    宗教
    

    思想
    

    史学
    

    艺术
    

    秦
    

    

    

    

    

    西汉
    

    

    

    

    

    东汉
    

    

    

    

    

    2.歌谣总结法。如对《史记》和秦兵马俑,可这样记忆:
    司马迁写《史记》,记述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文笔简洁是范例。
    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水平显神功,
    艺术群像磅礴势,造型精美又生动。
    3.对比教学法。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进行比较,辨别得出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佛教与道教,可从起源地、教义、影响等方面来比较二者的异同点:
    

    

    佛教
    

    道教
    

    不同点
    

    起源地
    

    印度
    

    中国
    

    教义
    

    主张因果报应,期盼来世
    

    主张修身养性,追求现世幸福
    

    共同点
    

    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统治秩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学科渗透法。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如关于《史记》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教师可结合学生语文课中所学的内容并选取《史记》中精彩的文学描写作些介绍,使学生体会《史记》在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理解《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5.问题探讨教学法。可围绕问题的探讨进行教学。如学习司马迁与《史记》这一知识点,可结合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照他的经历与成就,组织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6.活动探究法。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如可以通过查找我国古代文化与宗教有关的文字材料、实物图片等途径,重点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来了解。文学: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激发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作热潮,《西游记》就是其中优秀者。艺术: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有佛教艺术特色的塔、像、寺等建筑兴起,石窟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佛教的影响。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中考当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特别是史学著作,经常与北宋司马光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放在一起考查。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太原)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解答的关键是熟知选项中涉及书籍的体裁,根据题干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或“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直接选择A项正确。因为B项是断代史;C项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D项是长篇小说。
    答案:A
    2.(2007年,福州)2007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王立群读《史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史记》的作者是 (   )                     
    A.孔子    B.司马迁     C.司马光     D.魏源
    解析:此题考查知识点是《史记》。《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而其他选项中A项孔子著作有《春秋》等;C项司马光著作是《资治通鉴》;D项魏源的著作是《海国图志》。本题容易错选C,司马光和司马迁并称为“史界两司马”,对他们二人著作要分清。
    答案:B
    3.(2007年,日照)下图是一著名的古代文化遗产,它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附近?(   )
    A.南京               B.西安         
    C.北京               D.洛阳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片特点判断此文化遗产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它位于今天陕西西安附近。
    答案:B
    4.(2007年,恩施)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下列实物图片与它有关的是(    )
                  
    A                B                   C                   D
    解析:考查了识图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最大的艺术宝库”很容易确定C项正确。
    答案:C
    六、同步检测
    1.佛教起源于(   )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
    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
    A.春秋时期   B.秦朝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
    3.道教形成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4.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5.右图中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少室山北麓的少林寺,与之相关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下列哪一条属于道教的主张(    )
    A.有救世主可以普渡众生               
    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     
    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
    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8.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9.小张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回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他应该查阅的历史书是(   )
    A.《离骚》                      B.《汉书》
    C.《史记》                      D.《春秋》
    10.“不虚美,不隐恶”,是人们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的赞美。这部史书是指(   )
    A.《诗经》                       B.《楚辞》  
    C.《史记》                       D.《缀术》
    11.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
    A.马王堆汉墓帛画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长信宫灯                       D.四羊方尊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材料二   见右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判断右图中的人物是谁?
    (2)他撰写的史学名著是什么?
    (3)该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B   6.C  7.A  8.A   9.C  10.C  11.B
    12.(1)司马迁。(2)《史记》。(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