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逊风骚的唐太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1:11:08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稍逊风骚的唐太宗 河北 黄雅君 在学习完“贞观之治”一课后,有一个网名叫“究史明细”的学生,在自习课上问了一个网名叫“历史我知道”的老师,于时师生两人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究史明细: 我们学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课本上只讲了三个大方面的内容,那就是: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注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调整统治政策。3.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我还想更加详细的了解唐太宗本人还做了哪些?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历史我知道: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国祚绵延300年左右的统一皇朝并不多见,汉、唐、明、清而已矣(两宋逾300年,但未统一全国)。而尤以汉唐为盛世。“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假如说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了皇权时代的正统意识形态。那么,唐太宗的贡献在哪里呢?这就是对于皇帝本人品德、作风的探讨。 唐宋以后的皇帝制度尽管仍然在继续发展,但遗憾的是,它的发展和完善都是注重于如何控制臣下的方面,不是如何约束皇帝的一面!从宋太祖到明太祖,乃至清朝的康雍乾诸帝,无不在驾驭之术上处心积虑,而不愿在皇帝自我约束上动心思。相反,一部《贞观政要》的君臣论治,重心不是如何驾驭臣下,而是如何约束皇帝,如何进谏纳谏! 唐太宗克己、自律、以身作则。这是在他统治时期出现政治清明的一个重要原因。 太宗亲眼目睹了隋炀帝“驱天下以纵欲,罄万物而自奉”,终致“民不堪命,率土分崩”,深刻指出:“为主贪,必丧其国。”(《贞观政要·君道》)他即位伊始,便把后宫美女释放3000人,任其择偶出嫁。“克己”当然包括克制自己的物质享受欲望。唐太宗自己就说:“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有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阅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朕每思此,不敢纵逸。”从社稷苍生的角度考虑,不敢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声色之欲,这就是克己!这值得每一个位高权重者引以为戒。 贞观十二年(638年),太宗出巡山西,浦州刺史赵元楷大肆铺张接迎,太宗斥责他此举纯属“亡隋弊俗”,吓得赵元楷“数日不食而卒”。 可见反腐倡廉是古代王朝的治国方略,它的许多措施对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产生过积极作用。以客观的态度正视这份历史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不无裨益。 唐太宗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深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远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而如果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唐太宗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确实值得称颂。 这正是唐太宗的高明之处,也正是唐太宗留给后人的一份政治遗产。让我们仔细地品味下面这段话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是“鉴之”! 作者简介:黄雅君,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三利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教学成绩突出。曾在《中考历史快递》《少年智力开发报》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行省制与郡县制有哪些区别?
- 下一篇:观唐代用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