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婺里去 活动一:梦回明招山 纵笔访群贤 八百多年前的一个清晨,金华武义城东的明招山下,悠悠的晨钟声像往常一样响起。一批批 ________而来的名流学子,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明招寺的讲堂里。他们静静地肃立着,等待着老师从朝(A.zhāo B.cháo)阳的光芒中走来……是谁点燃了他们沸(téng)▲ __________的思想?又是谁,引领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探寻和思考呢? 他,就是一代理学大师吕祖谦(浙江金华人)。他开创了“婺学”,主张经史并重,学术上采取(jiān)▲ __________容并包的态度,是中国思想史上“坐标式”人物。 1、根据上面文字,完成(1)一(3)题。(4分) (1)填入文中_________ 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1分) A.莫名 B.慕名 (2)加点字“朝”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zhāo B. cháo (3)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沸(téng) ____ (jiān)____ 容并包 2、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在信州鹅湖寺举行一场南宋史上最高级别的学术大辩论——鹅湖之会,当时文化思想界的名流纷纷闻讯而来,真可谓“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2分) 3、根据下面材料和你的积累,推断吕祖谦名(祖谦)与字(伯恭)的联系。(2分) 吕祖谦的得意弟子洪无竞,请他为自己取一个别字。吕祖谦主张既不能过度追求,也不能没有追求,于是针对“无竞”之名为他取别字为“求仲”。“仲”在古汉语中是“中”的意思,“求仲”就是中正、中和、不偏不倚。 4、陆九渊雕像前有“百世大儒”四个字。假如在吕祖谦雕像前补充类似信息,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须眉 B.尊君 C.先贤 ![]() 活动二:稻源东方溯 文明万年前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是金华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某校社团因为疫情,组织线上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参观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6、说明语言有生动(如《时间的脚印》)和平实(如《中国石拱桥》)之别。体会展板上解说词的语言风格,探究设计者选用这种语言风格的意图。(3分) 7、本次特展以“稻·源·启明”为主题,结合展板内容,阐述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5分) 答案: 书写(3分)略 1、(1)B (2)A (3)腾 兼 2、①谈笑有鸿儒 ②往来无白丁 3、“无竞”意为“无求”,显得处世较消极:根据吕祖谦的主张,取别字“求仲”便是对“无”的弥补与矫正。谦的“谦”有“谦虚”之意,“恭”有“恭敬”之意,均为君子之风,名与字相为辅佐,互为解释。 4C 5、《汉字王国》说,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们所知道最早的,距离现在有700历史,而山中发现的炭化稻米已有超过万年的历史,且有水稻栽培、酿酒的证据。《汉字王国》中这段话没有吸收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 6、本解说词语言生动。从细微处入笔,讲述的角度新颖贴切;帮助观展者加深对展馆图片的理解;极具画面感的描述,具有代入感,让观展者仿佛看到上山人的生活场景;抒情化的语言洋溢着民族文化自豪感,表达了文化自信;作为解说词,让整个观展过程环节清晰、目的明确,引导观展者有序观展。 7、稻是上山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上山人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上山文化遗址群是定居文明的开端;上山遗址中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器;稻作技术和稻作文化,延续至今并影响了世界。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以“稻•启明”为主题,突显上山考古的主要发现,概括出上山文化的源头地位,彰显民族自豪、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