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一) 6.(10分)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和冲刷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材料二】 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于世。那么,独具特色的桂林山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数亿年以前,广西与云贵地区是连成一片的汪洋大海,海底有大量含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久远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厚度达3000多米的石灰岩,之后又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成为陆地,因此桂林的山大多以石灰岩为主。 石灰岩中含有碳酸钙,遇水很容易被溶解,而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又有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广泛的特点,导致这里的岩石具有更好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因此桂林的山只要出现一点点缝隙,无孔不入的水就能溶蚀出一条条通道来,并使山体的裂缝不断扩大。如果石灰岩的裂缝是直立的,水就沿着裂缝向下溶蚀。最初扩大成漏斗状的凹坑,然后扩展成碟状洼地;再继续扩展,洼地相通了,剩下没有被溶蚀的岩石,就成为孤峰残柱。 而如果水继续沿着岩石裂维不断溶蚀岩层,又会形成复杂的地下溶洞。有的河流遇到地下洞穴,就会在地面上突然消失,转为地下暗河。 同时,环绕着桂林的漓江水系,其水流也如刻刀般雕蚀着深厚的石灰岩,溶蚀了盆地中一个个山峰的坡角,使其坡面不断崩塌平行后退,将其塑造成一座座分离的山峰,形成峰林平原。山与水的组合,也就形成了以典型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 分布广、厚度大、质地较纯的石灰岩,是桂林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而丰富的降水和流经的水系,是桂林奇峰异洞的主要雕塑者。它们共同完成了桂林山水的打造工程。 【材料三】 “当阿拉斯加天寒地冻,桂林却鸟语花香。”2021年3月23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在中国微博上这样对比中俄外长在广西桂林举行的会谈与此前中美高层对话的不同氛围。桂林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是中国的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张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的亮丽“名片”。 3月22日至23日,中俄两国外长在广西桂林举行了愉快的会谈后,王毅这样形容中俄关系:“桂林山水甲天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样甲天下。”在这个世界局势敏感微妙的特殊时期,“桂林”被中外众多媒体推到舆论的中心,而“桂林”两个字向世界传递的是中俄两国“和平”“友好”“团结”“合作”等理念。 桂林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人们说起桂林,脑海中浮现的是秀美的自然山水,以及人与自然融合的画面。春天的桂林,绿树繁花,处处生机勃勃,是一个与“美好”联系在一起的地方。对于俄罗斯驻华大使推荐桂林作为此次中俄外长会谈地的作法,王毅认为“是非常明智的,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俄罗斯正是中国的“贵邻”。 在桂林的时间虽短,但拉夫罗夫外长感受到的是桂林城市的美丽,以及中国人民的热情。俄罗斯外交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视频,记录了拉夫罗夫访华的片段。在视频中,拉夫罗夫站在游船上游览漓江,他不断向其他游船上的中国民众挥手致意,身体语言传递出轻松与愉悦,仿佛到老友家做客一般。这次访华之行,他对桂林印象深刻,评价很高。他说“桂林是中国风景最美的地区之一”,他感谢“亲爱的朋友”邀请他访问桂林。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王光星 刘倩,有删改) (1)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喀斯特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称它为岩溶地貌。 B.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类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 C.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于世。 D.桂林山水形成的唯一原因是桂林具有分布广、厚度大、质地较纯的石灰岩。 (2)给【材料三】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桂林成为中国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的“名片” B.世界局势处于敏感微妙的特殊时期 C.俄罗斯是中国的“贵邻” D.拉夫罗夫外长游览漓江 (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下定义) B.环绕着桂林的漓江水系,其水流也如刻刀般雕蚀着深厚的石灰岩。(作比较) C.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和冲刷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打比方) D.海底有大量含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久远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厚度达3000多米的石灰岩。(列数字)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删去后,对原意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A.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 B.因此桂林的山大多以石灰岩为主。 C.而“桂林”两个字向世界传递的是中俄两国“和平”“友好”“团结”“合作”等理念。 D.他说“桂林是中国风景最美的地区之一”,他感谢“亲爱的朋友”邀请他访问桂林。 (5)为宣传魅力桂林,旅行社拟写了几则宣传语,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一城山水经典,千年诗画桂林。 B.山水桂林,旅游天堂。 C.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D.永恒的山水,世界的桂林。 【分析】本题是关于桂林的材料阅读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能力,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以及宣传语拟写能力。 【解答】(1)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ABC.正确; D.有误,根据材料二“分布广、厚度大、质地较纯的石灰岩,是桂林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而丰富的降水和流经的水系,是桂林奇峰异洞的主要雕塑者。它们共同完成了桂林山水的打造工程”,可知“桂林山水形成的唯一原因是桂林具有分布广、厚度大、质地较纯的石灰岩”说法错误。 故选:D。 (2)解答本题需要抓住新闻的导语,阅读材料可知,导语为材料三第一段,根据“桂林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是中国的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张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的亮丽'名片'”,可以进行选择。 故选:A。 (3)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A.有误,句中使用的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B.有误,句中使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有误,句中使用的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D.正确。 故选:D。 (4)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句意和词义进行分析判断。 A.去掉“最广”影响句意,加上“最广”可表达我国在所有国家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排名第一; B.去掉“大多”影响句意,因为石灰岩是桂林山的主要类型,但也有其他类型,去掉“大多”太绝对; C.去掉“两国”影响较小,因为前面已经说明“两国”指的是中俄; D.去掉“之一”影响句意,去掉“之一”表示中国风景最美只有桂林,没有其他地方了,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影响句意。 故选:C。 (5)宣传语一定要体现对桂林山水的宣传,语言还要简洁、明了。 ABD.恰当; C.不恰当,“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宣传的是保护生态,并没有体现对桂林的宣传。 故选:C。 答案: (1)D (2)A (3)D (4)C (5)C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