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8-11题。(17分)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敗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①,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④崔州平,颍川⑤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⑥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⑦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⑧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陈寿《隆中对》节选) [注释]①陇亩:田地。②《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③管仲、乐毅:管仲,名夷吾,春耿时齐桓公的国相。乐额,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博陵:东汉郡名,现河北蠡县一带。③颖川:东汉郡名,包括现河南中部一些地区.⑥先主:指刘备。⑦卧龙:这里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⑧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⑨猖蹶:这里是失败之意。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组是(3 分) A.躬耕于南阳(介词,在) B.先主遂诣亮(连词,就)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形容词,熟悉) D.将军宜枉驾顾之(动词,拜访) 9.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后汉所以倾颓”与乙文中“汉室倾颓”所指内容一致,都是指东汉的崩溃、衰败。 B.甲文的语言最显著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C.乙文中“卧龙”一词选用精当,简练而传神地比喻诸葛亮出众才能,对人物描写起渲染烘托作用。 D.从甲文所选内容来看,主要写了诸葛亮结合当时形势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两条建议。 11.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分)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4分) 答案: 8.C9.B10.D 11.①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以)指日可待了。②(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 们并不承认这件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