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案例分析题 小明是某校九年级男生,因在校内偷窃自行车被值勤教师抓获。据了解,该生平时较老实,无其他越轨行为。在检讨中,小明是这样阐述自己的偷窃动机的:“上个月,我的自行车在校内车棚里被偷了,那是一辆名牌跑车,是妈妈不久前给我买的。为了这辆车,爸爸和妈妈还吵了好几次,妈妈下岗,并没有多少收入。车被偷了以后,我到派出所报案,警察做了笔录,一个月过去了也没找回车。报告政教处老师,她反而批评我为什么要骑那么好的车。回到家,爸爸又打了我一顿。我气不过,天天想着跑车的事,后来就偷别人的车了。”为了帮助小明,同时也为教育其他同学,学校给予小明警告处分,而且政教主任还在校会上公开分析这一“案例”,教育大家从小要有法制观念,要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丢车事件发生后的种种遭遇,使小明感到很无奈,他渐渐开始与一群不良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最终因盗窃而被送入工读学校。 分析:小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其偶然性。因为自己的名牌新跑车被偷了,小明感到很生气,如果家庭富裕,跑车得来容易,他或许也不会去偷别人的。可小明走上犯罪的道路也有其必然性。我们可以说他学习法律知识不够,法律观念不强;也可以说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有问题,母亲不该娇纵儿子,助长孩子盲目攀比之心,而父亲又用打骂方式迁怒于孩子,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小明健康成长。 小明偷车事发后,政教处对他进行教育,之后的一切也在照程序办事:告知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校务会讨论通过给以处分决定;通报全校,以此教育本人,警示其他学生。学校似乎无可挑剔,处理事件的流程如此中规中矩。遗憾的是,小明最终没有悔改,反而犯下更大的错误,付出更大的代价。 事情到此似乎已全部处理完毕了,但总有一种分析未透彻之感。小明走上犯罪的责任究竟应该由谁来负呢?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问题出在哪儿?请你从公平和正义的角度加以分析。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公平是相对的”。 2.列举生活中正义的人和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关于公平 雯雯:我遇到的最不公平的事,就是上次评三好学生,我和刘艺得票一样多,老师说我是团员,在荣誉面前要谦让,班级名额有限,要先让给普通同学,这太不公平了。 缇缇:那你说怎样才公平呢? 雯雯:我学习成绩比刘艺好,我应该被评为三好学生。 缇缇:你说的有点道理。但是这样做刘艺会不会也觉得不公平呢? 雯雯:也对!或许对公平的理解就是(略)。 缇缇:得了,你好歹还是候选人之一呢!可我从来都跟“三好学生”没关系,你说我冤不冤呀! 雯雯:也是!除了学习成绩外,你别的方面都比我们好! 缇缇:老师不是说了,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再说成绩就是硬指标呀!可我还是特别难受。 雯雯:看来不公平现象会时有发生的。所以,你也别太难过了,这样会影响你的情绪,甚至会令你做出错误之举,既然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就必须理智对待。 缇缇:你说的道理其实我也明白,我知道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应该一方面增强维权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另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公,或者换个角度去思考,变不公正的待遇为前进的动力,把不公平当作垫脚石来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雯雯:对!对!对!看来你还没白学。 2.关于正义 缇缇:你能不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正义? 雯雯:刚学完的问题你还能难住我!我认为:(略)是家庭生活中的正义行为;(略)是学校生活中的正义行为;(略)是社会生活中的正义行为,总之,正义的行为就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缇缇:正义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 雯雯:当然是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你知道人的最基本权利是什么吗? 缇缇:哈!你转守为攻了!人的最基本权利当然是生命健康权了! 雯雯:正义要靠什么来保证? 缇缇:老师说是正义的制度!你说说什么是正义的制度?正义的制度如何保证正义呢? 雯雯:我认为正义的制度,就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系统,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正义的制度不仅可以保障社会最底层的人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也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使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并且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 缇缇:咱们学生也能维护正义吗? 雯雯:当然!其实维护正义未必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要我们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就是在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了。当然,我们还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就是对正义的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乐于把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缇缇:我知道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的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声援和救助。当然,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在见义勇为时一定要见义巧为,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还有,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二、填表题(略) 三、调查思考题 提示:(1)公平与否是相对的。 (2)公平与否的标准是:付出与所得是否相符。 (3)人们遭遇了不公平待遇,往往会感到冤枉、气愤,出现过激言语和过激行为,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4)当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一方面要增强维权意识,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另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公,或者换个角度去思考,变挫折为动力,把不公平当作垫脚石,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5)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略) 五、简答题(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