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代化的兴起 1、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 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军事工业,建立新式陆海军、派遣留学生;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行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洋务派的军事和民用企业 军事: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1865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1866 民用: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1872、天津电报总局1880 张之洞:湖北织布官局、 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企业 1880唐胥铁路 全长11千米 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 3、张謇: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实业救国。 詹天佑: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二、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改良运动) 揭开序幕:1895年春“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发展:严复《天演论》“进化论学说” 物竞天择 ——中国西学第一。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近代化的进程。 失败原因:触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其强烈发对;顽固派实力强大;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