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历史复习资料伟大的历史转折基础测试题及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9.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是在( )
    A.1978年 B.1988年
    C.1990年 D.1992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作出了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10.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
    A.建立经济特区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D.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答案:D 解析:此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辨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语“改革开放以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便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
    11.(2010四川遂宁中考,27)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记忆和掌握情况。解答时要注意再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对组合项进行分析可知,①②③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而④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据此可排除A、C、D三项。
    12.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一次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我综合我发展
    1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要理解什么是“站起来”和“富起来”,对中国共产党几个历史阶段的领袖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
    14.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 D.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答案:B 解析: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独有的,只有B项是两者共有的。
    15.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在新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抗美援朝” ②“一大二公” ③“造反有理”④“招商引资”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各流行语与哪一事件相关,然后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①是抗美援朝战争;②是人民公社的特点;③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④发生在改革开放后。故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请完成:
    (1)材料一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材料二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答案:(1)遵义会议。毛泽东。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3)都具有转折性的意义(或者都开创了新局面等)。
    17.(2010山东淄博中考Ⅱ,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认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
    (2)人民公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18.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完成: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2)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先后建立起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开放了上海、天津、广州等一批沿海港口城市;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又作出了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以更优惠的政策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