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 (历史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20 出卷人: 邓 希 计分:______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在下面答题框内。本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 1、在近代史前后,下列事件中最早向世界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决心的是( ) A、虎 门销烟 B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 2.与“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句诗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洪秀全金田起义 C、邓世昌黄海大战 D、徐骧台湾抗日 3.焚烧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 A.英军 B.八国联军 C.日军 D.英法联军 4、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5、“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指的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 D、《天演论》 6、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允许日本投资办厂 C.给与日本巨额赔款 D.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7、1856年初,一个英国商人不可能做到的是( ) A、到广州经商 B、在福州持刀伤中国人,中国法官对他无可奈何 C、在上海租地建别墅 D、从上海出发,坐轮船去南京销售英国商品 8、《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完成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9、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到洋务运动是( )。 A.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 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③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1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他们应去(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武汉 13、尽管他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却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功绩和影响而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他就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14、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苦难的祖国,不少人纷纷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救国之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李在北京大学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寻求救国真理 B.小王加入张謇创办的企业 C.小刘向《申报》投稿宣传革命思想 D.小吴参加了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沪铁路 16、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7、每当翻阅日历时,都能看到8月1日那张上写有“建军节”。你认为“建军节”与下面哪一事件有关联?(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遵义会议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1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 ) A、是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红军长征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20、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学暑假期间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上海 B、南昌 C、遵义 D、南京 21、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中国人民100多年的反侵略斗争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刻教育着我们“勿忘国耻,以史为戒” 。下列哪块浮雕不适合这个主题( ) A.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 C.虎门硝烟 D.渡江战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