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出示思考题: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 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 解释,让学生观察。 演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 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 注意力。 ②.纸片托水实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 因是什么?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 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 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 118 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 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 .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 教师控制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 在。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⑤.学生实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问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 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 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 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 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 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 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 介绍实验装置。 ②. 模拟操作过程。 ③. 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119 ④.分析:为什么大气压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⑤.演示(用水类比):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 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学生观察水 柱。然后把手慢慢松开,让学生观察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支持。 通过此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P大气=ρ水银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讲述大气压1.01×105帕的物理意义。同时提问学生大气压很 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 ①.解释取硬币的实验。 ②.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解释。 本节第一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 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 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 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己解答。 5.小结和作业(约2分钟) 回顾讲解的知识点、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物 理的重要手段。 作业:练习1、2、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