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深入解读文本,让语言品味灵动起来
    ——《我的第一本书》案例解析
    【案例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品味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我也常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可在具体的实施中碰到了与众多老师一样的问题:语言品味环节师生互动虽然热闹,但学生的理解往往游离于文字的表面,不能深入到文本的内涵。大部分学生的回答仅仅局限于“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特点,这个词语体现了什么感情”等等。语言品味似乎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回答过程。学生没能与文本产生共鸣,不能透过文字的表面领悟到文字背后的情感,理解也只是表面的。这样的语言品味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情感的熏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课堂上师生互动时所展示出来的情况与我在备课时所预设的有很大的差距。往往是备课时很用心,上了课后很伤心,可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也曾经拜读许多名家的论述,尝试大师的各种做法,可依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可想而不可及。偶然在博客上看到杨聪老师的《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专家点评,郭初阳老师的《珍珠鸟》课堂实录、《我是如何解读珍珠鸟》的文本解读说明系列文章。顿有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之感。他们的课堂教学如层层剥笋,语言品味精彩纷呈,是得益于他们对文本准确、深入、独特的解读。原来语言品味要想深入到文字的背后领悟到作者的情感,让语言品味灵动起来,需要老师站在学生情感角度和文化的高度对文本进行独特的有深度的解读。于是尝试把解读文本作为备课的重点,以提高文本解读的厚度与深度来追求语言品味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偶有收获,现摘录一则,以求同仁批评指教。
    我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仔细研读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发现文章在描述父亲对我的爱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父亲的思想与现在大多数的家长是一样的:孩子努力读书就高兴,孩子不认真读书就生气,对孩子的学习有一种说不清的期待和责任。而学生对父母这种期待和责任多多少少有些反感,不能很好地领悟到这也是父母爱自己的一种表现。我想应该好好利用文本和生活的这一交叉点,引导学生探讨“父爱是什么”?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意识到父爱是一种“期待和责任”,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对父母的爱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评价。
    【情景描述】
    问题: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浓浓的爱,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能感受到这种父爱?
    学生从课文语句和词语中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心、体谅、尊重等父爱内容。
    师:围绕“补书”的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父爱是什么呢?
    生愕然,一时沉默。
    师:划出描写父亲神态和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生:“摸摸、欣慰、愣了、愁苦、翻来覆去、叹着气、裁、装订、递给。”(板书)
    师:能不能把“递给”改为“拿给”。
    出示课件:
    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
    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拿给我。
    生:不能。 “递给”有郑重的交给我的意思,“拿给”是较随意的交给我。父亲把书“递给”我是很郑重的,意味深长的。
    师:这么说,父亲递给我书时还有特别意思,可父亲并没有说什么,他有什么意思呢?
    生:要我好好珍惜这本书,认真读书,成为有用之才。
    师:那父爱是什么呢?
    生:父爱是希望我好好读书,成为有用之才,是一种期待。(板书:父爱是一种期待)
    师:你在生活中有感受过这种期待吗?如果有,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生1:有,送我上学时说:“读书要用功,要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