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⒈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杳无消息(yǎo) 匿名(nì) 畸形(qī) 解剖(pōu) B、广袤无垠(mào) 嬉戏(xī) 管束(sù) 虐待(nüè) C、颔首低眉(hàn) 污秽(huì) 迸射(bèng) 诘责(jié) D、冥思遐想(xiá) 小憩(qì) 姮娥(huán) 滞留(zhì) 2.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鹤立鸡群 不可名壮 粗制滥造 任劳任怨 B. 千山万壑 众目睽睽 莫衷一是 油嘴滑舌 C. 相形见拙 沧海桑田 深恶痛疾 美味佳肴 D. 慷慨大方 繁花似锦 随机应变 长嘘短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2009年是祖国60周年华诞,届时国人将举国弹冠相庆,共同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B.亚丁湾海上安全事故频发,大家义愤填膺,严厉声讨索马里海盗丑恶行径。 C.2009春晚小品《不差钱》的表演,脍炙人口,“小沈阳”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 D.在经历“修旧如旧”的修复工程之后,光禄古镇老街古朴、沧桑的风格一如既往。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为了避免清明祭扫出现交通拥堵,政府号召市民错峰出行以缓解交通压力。 B. 广州的特大暴雨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也牵动了政府的特别关注和关心。 C. 世博会的历史,就是科学理念更新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 D. 养宠物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也使宠物的管理成为小区物业管理的大难题。 5.与下面语段的空缺处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没有文字,没有笔,没有纸,自然也就没有书。我们祖先采用堆小石头或者以绳打结的原始办法来记事。 后来,人类创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5 千年,中华民族已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没有发明纸张之前,是把文字刻画在乌龟壳和牛骨头上边,这就是甲骨文。 。这样一来便有了中国最早的书——甲骨书、青铜器书、石碑书和竹简书等等,也有人把它们称为是我国最原始的书。 A.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镌刻在石碑上、铸就在青铜器上、撰写在竹简上,于是就有了铭文、碑文和毛笔字。 B.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铸就在青铜器上、镌刻在石碑上、撰写在竹简上,于是就有了铭文、碑文和毛笔字。 C.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铸就在青铜器上、镌刻在石碑上、撰写在竹简上,于是就有了碑文、铭文和毛笔字。 D.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铸就在青铜器上、撰写在竹简上、镌刻在石碑上,于是就有了碑文、铭文和毛笔字。 6. (2分)《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叙述了 国音乐家贝多芬, 国画家和雕塑家 ,俄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7.古诗文默写。(6分) (1)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 “采菊东篱下, ”,这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长风破浪会有时, ,” 这是坚定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 “安得广厦千万间, ,”这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 (2)赞曰: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 (3) ,身世浮沉雨打萍。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8.综合性学习(6分) 2010年的3月18日是一个值得金华人记忆的日子———首个“3•18金华名城日”,金华成功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周年纪念日,更是金华人翘首以待的金华博物馆开馆日。这个以灿烂的八婺文化著称、拥有骆宾王、吴晗、艾青、邵飘萍、陈望道、施光南等文化名人和无数名胜古迹的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市级博物馆! 我校初三(1)班举行 “走进金华博物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触摸历史。金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丰厚,特色鲜明。请你就金华历史文化特色的(如上图所示)的某一点,用30字左右的一段话加以介绍。(2分) (2)拜谒先贤。 在博物馆序厅中,骆宾王,宗泽,吕祖谦,陈亮,宋濂,李渔,黄宾虹,邵飘萍,陈望道,冯雪峰,吴晗,艾青,严济慈,施光南等14人的雕像严整有序,成了八婺大地俊采星驰的写照。请你仿照下面的文字介绍这14位名家中的一位。(2分) 示例 艾青: 他是诗坛泰斗,一曲《大堰河——我的保姆》脍炙人口,魅力永存。 (3)唱响名城。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一个区域展示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是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圣殿。请你为金华博物馆拟写一句广告语,邀请各方朋友走进博物馆,去亲近这座城市的历史,去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2分)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目 送(12分)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象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象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