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阶段综合检测试卷(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写作(4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介绍桥: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
    桥是简单的,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
    生活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水上的桥,陆地的桥;独木桥,石板桥;运用高科技设计的立交桥、斜拉桥……
    现实生活中也常常离不开桥:沟通人与人心灵的心桥,建立商业往来的商桥,联结美好感情的鹊桥……
    请以“桥”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温州市三洋中学初二语文练习答题卷答案(一)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4分)①脾 ②枯 ③莹 ④润2.(3分)(1) C (2) D (3) A (4) B
    3.(2分)C 4. (2分)略
    5.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①白云千载空悠悠 ②会当凌绝顶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2分)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个无产阶级英雄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7. (4分)略
    二、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12分)永远的感动
    8.(2分)交代写作时间(1分),引出下文(1分)。
    9.(2分)作者回顾自己地震发生时自己亲历的场景和内心的触动。(2分,“场景”1分,“触动”1分,意思相同即可)
    10.(3分)(1)老师在紧急情况下,为了稳定孩子和家长的情绪所表现出的冷静和从容,表现了老师临危不惧的精神。(意思相同即可)
    (2)老师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的震惊、后怕的心理和难以平静的心情,表现了老师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极度担忧。(意思相同即可)
    11.(2分)答案要点:不辞劳苦、不顾个人安危、亲民爱民(2分,答对一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同即可)
    12.(3分)“永远”一词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与力量,表达了人类社会“大灾有大爱”的美德,是值得永远感动的。 示例:我们感动那些新闻工作者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亲临现场进行采访报道;我们感动那些志愿者不辞劳苦赶赴灾区抗震救灾;我们感动那些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写出一个计1分,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计2分)。
    (二)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3.(2分)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14.(2分)提取文中2.3、4.5自然段的中心句(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
    15.(3分)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必须准确列举三种说明方法及其例句
    16.(2分)①激变出来的臭氧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②产生的高温能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
    17.(3)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无论用什么方式表达,必须含有如下要点:氮氧化合生成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一)记承天寺夜游 (7分)
    18.(2分) (1)寝:睡觉 (2)但:只是
    19.(2分)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20.(2分)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唯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二)(6分)
    21.A(2分)
    22.用人殉葬,不合乎礼。(2分) 2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分,意思相近即可)
    四、写作(40分)
    24.该题适宜于写成各种文体,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均可。评分细则各校自行统一一把关,建议基准分为30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