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同步练习 ⊙收获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 1.逐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摘抄文中的下列各类词语。 成语: 四字语: 尊称: 文言词语: *2.任选以上的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要求中心明确,语句连贯,有幽默趣味。 二、课文第五、六段写了借书不还的两类人,为什么分别称为“恶客”、“雅贼”?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 *三、课文第九段叙写了“吾友李大人”借书不还,“我”最终以智取回,并施以“薄惩”的事。这一段的叙述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003年四川省中考)。 ① 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 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1.本文主要针对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进行了评析?作者为什么要侧重评析这一类人? ①侧重评析了 ___________ ②评析的缘由是 2.作者对两种人持什么态度? 阐述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可用原文语句作答) ①作者的态度是 _ ②阐述的观点是 3.第④自然段中谈道“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跟“牛马一样”,这一浅显生动的比喻,意在批评一种什么现象? 答: *4.在论证过程中不是就道理谈道理,而是从事实到道理,从具体到抽象,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 *5.读完文章,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就你的认识谈谈看法。 答: ⊙轻松一刻 谈谈议论文 一、议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1. 分清论题和论点。 2. 注意论点的位置:头尾、自己概括。 3. 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能统摄全文、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三、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1.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例如: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结果。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的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