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自读目标: 一.把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学习本文的结构方式。 二.体会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试卷内容: 一.整体把握 1.本文按参加纪念活动的先后,记述了不 同的活动见闻和感受,请你快速阅读全文,在板书一(1)处填写相应语句。 2.认真阅读课文,参照两个板书,回答下题: 板书一: 一.走向纪念地 四个片断 二. (1) (以“参加纪念 三.参加座谈会 活动”为线索) 四.参观纪念馆(看遗言) 板书二: 引文(题记) 正文 沉重 法西斯的残酷 日本人的狡辩 美丽 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 塞尔维亚民族的伟大历史感 (1)法西斯的残酷体现在哪里? (2)日本人是如何狡辩的? (3)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表现在哪里? (4)塞尔维亚人是如何表达他们的历史感的? 3.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参加纪念活动中感受到怎样的“沉重”和“美丽”? 二.片段阅读 (二) 历史,现实,在雨中( )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 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 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 书包装满了练习簿, 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 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 )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责任编辑:admin) |